社區工作基礎知識_社區工作條件常識
社區工作基礎知識_社區工作條件常識
社區工作項目一般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而確定的,社區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區一員的位置才能體會和理解社區需要,充分尊重每一個社區成員的人格尊嚴和平等權利。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社區工作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社區工作基礎知識
1、社區的基本概念?
社區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們結成多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群體,從事多種社會活動所構成的社會區域共同體。
2、社區的基本屬性是什么?
社區的基本屬性包括區位的地域性、組織的系統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轄的區域性、參與的全員性、主體的認同性、功能的綜合性和機制的協調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區有哪些基本類型?
目前,新構建的社區分為四種類型:
單位型社區--人群主體由本單位職工及家屬構成,有獨立管轄界限,封閉式管理; 小區型社區--成建制開發的封閉式小區,功能設施配套,獨立物業管理;
板塊型社區--主要是以三級以上馬路砍塊劃定的社區,多在老城區,是目前城市社區的主要類型;
功能型社區--除地域管轄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區,如商貿、文化、公眾等比較集中的區域,但一般沒有常住居民。
4、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區位要素、組織結構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會心理要素。
5、城市社區的范圍是指什么?
目前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出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
6、社區設立的依據是什么?
社區設立的依據是堅持以地緣為基礎,以適度的管轄人口和半徑為條件,以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區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科學合理的劃分社區。
7、社區的設立、撤銷和調整由哪級政府決定?
社區的設立、撤銷和調整由縣區(市)人民政府決定。
8、如何命名社區的名稱?
社區的名稱應根據國家有關地名管理的規定和社區成員的意愿與習慣確定,但一般不得以數字的方式命名。
9、社區建設的基本概念?
社區建設就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以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綜合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的,推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共同發展社區事業,把社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際關系和諧、政治民主的區域性文明小社會的過程。
10、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黨委和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形成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
11、城市社區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1)以人為本的原則;(2)區域發展原則;(3)主體參與原則;(4)資源共享原則;(5)協調發展原則;(6)黨政推動原則;(7)民主自治原則;(8)漸進創新原則。
12、城市社區建設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社區組織建設、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服務建設、社區衛生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社區環境建設、社區治安建設。
13、加強社區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
加強社區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和推進"依法治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小政府大社會"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黨和政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實際步驟。
下一頁更多有關“社區工作基礎知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