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基本知識銀行業應知應會知識
銀行業基本知識銀行業應知應會知識
銀行業在我國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監管機構,自律組織,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銀行業基本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銀行業的概述
銀行是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的金融機構,通過發行信用貨幣、管理貨幣流通、調劑資金供求、辦理貨幣存貸與結算,充當信用的中介人。
銀行是現代金融業的主體,是國民經濟運轉的樞紐。
銀行一詞最早始于意大利語Banko,英語轉化為Bank。歷史上的銀行是由貨幣經營業發展而來的。最早的銀行業發源于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公元前500 年的希臘寺廟,已從事保管金銀、發放貸款、收付利息的活動。公元前200年在羅馬帝國,先后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
銀行業的發展
中國銀行業的產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當時出現了一些兼營銀錢的機構,如邸店、質庫等;隨后,宋代有錢館、錢鋪,明代有錢莊、錢肆,清代有票號、匯票莊等。這些機構雖還稱不上是真正的銀行,但已具備了銀行的某些特征。
近代銀行的出現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在當時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產生。意大利于1171年設立的威尼斯銀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銀行。1407年設立的熱亞那銀行是早期的存款銀行。此后相繼成立的一些銀行,主要從事存、放款業務,大多具有高利貸性質。
1694 年英國成立的英格蘭銀行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股份銀行。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廣泛確立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銀行得以普遍建立。資本主義銀行是特殊的資本主義企業,它的主要職能是經營貨幣資本,發行信用流通工具,充當資本家之間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1845年由英國人在廣州設立的麗如銀行(又稱“東方銀行”),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銀行;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
進入帝國主義時期,銀行的壟斷組織隨著資本的不斷集中而形成。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溶合為金融資本,銀行由原來的簡單的中介人演變為萬能的壟斷者,它既是控制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又可通過資本輸出和跨國銀行的形式進行對外擴張。
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后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占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中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作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銀監會陸續頒布了《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12年6月8日,銀監會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稿(以下簡稱資本辦法),將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
關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辦法和逆周期資本管理辦法也在進一步討論。從方向上看,這些監管原則積極體現了國際監管新標準的趨勢;從力度上看,無論是監管標準的設定、還是監管指標的定義以及對實施時間的要求,都明顯高于國際標準的要求。
實施貸款損失準備動態監管。結合撥備制度國際改革進展,2011年銀監會頒布《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提出貸款撥備率不低于2.5%,撥備覆蓋率不低于150%。
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銀行業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銀行業務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銀行業的市場現狀
中國銀行業協會2015年3月15日在京發布《2014年度中國銀行業服務改進情況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八年發布該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銀行業服務有所改進,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銀行綜合服務滿意度平均得分為76.93分,較2013年的72.30分提升4.63分。
報告顯示,在網點覆蓋和功能升級方面,截至2014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1.71萬個,在全國49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2308個城鎮社區和318個小微企業集中地區均增設了銀行網點,50多萬個行政村實現了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截止2015年3月,已有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恒豐銀行等31家銀行的全部網點實現了功能分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為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帶來了創新之風,截至2014年末,網上銀行個人客戶數達到9.09億戶,新增1.5億戶;交易筆數達608.46億筆。手機銀行個人客戶達到6.68億戶。微信銀行個人客戶約3666.81萬戶。
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1167.95億筆,比上年增加204.56億筆;交易金額達1339.73萬億元。豐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聯網電子金融服務,受到廣大客戶歡迎,使銀行業平均離柜率達到67.88%,同比增加4.65個百分點。
銀行業的銀行體系
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結構和組織形式種類繁多。按其職能劃分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各種專業信用機構。
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并存的現代資本主義國家銀行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幾次改革,已形成了以中央銀行、銀行業監管機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主體的銀行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銀行業監管機構,負責地銀行類金融機構進行監管;政策性銀行是由政府發起、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商業銀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其他中間業務的盈利性機構,包括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合資銀行。
共同組成中國銀行體系的其他金融機構還包括:信用合作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看過“銀行業基本知識“的人還看了:
1.金融學基本知識
2.商業銀行基礎知識
6.銀行業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