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各省平均工資的情況介紹
2017各省平均工資的情況介紹
不同崗位的平均工資水平公布了,2017各行業年平均工資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各省平均工資,希望你們喜歡。
2017各省的平均工資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消息,公布了2016年不同崗位的平均工資水平。數據顯示,在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背景下,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繼續穩步增長。
全部就業人員平均工資57394元
國家統計局對16個行業門類的約96萬家企業法人單位調查顯示,2016年,全部一套表平臺被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7394元,比2015年增長7.0%。
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23926元,增長7.3%,是平均水平的2.16倍
專業技術人員76325元,增長7.5%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54258元,增長6.4%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8005元,增長5.9%。
商業、服務業人員46742元,增長5.6%,是平均水平的81%
△資料圖/視覺中國
IT業工資首超金融業居首位
2016年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平均工資為122478元,比上年增長9.3%,平均工資水平首次超過金融業排名各行業門類首位。
金融業工資水平退居次席,主要受銀行業高管限薪以及股市低迷等因素影響,2016年平均工資為117418元,比上年僅增長2.3%,增幅排各行業門類第二低位。
東部地區工資最高 外企崗位間差距最大
分區域看,各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區域均為東部(62875元),最低的區域均為中部(47538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分行業、企業類型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四類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均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四類崗位工資最高的企業類型均為外企。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此類崗位工資最高的企業類型是國企。
各行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最低水平的4.73倍。
各企業類型中,外商投資企業各崗位間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最低水平的4.32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私營與非私營單位工資差距明顯
2016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7%。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2833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0%。
從工資水平看,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比非私營單位少24736元,約相當于其工資的63.4%,二者之間工資差距明顯。
經濟結構調整中工資增長格局有變化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對相關行業工資增長產生了明顯影響。以城鎮非私營單位為例:
受去產能影響,采礦業由上年下降3.7%轉為增長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由上年微增0.8%轉為增長7.4%。
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影響,一些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業行業平均工資增長高于平均增幅,如化學纖維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平均工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2.3%、9.2%和9.7%。
隨著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相關行業工資增幅大多高于平均增幅。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9.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9.7%,教育業增長11.9%,衛生和社會工作業增長11.9%。
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 你工資能漲多少?
今年你的工資能漲多少?多地對此給出了指導性建議。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今年至少已有山東、山西、內蒙古等地發布了2017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為企業給職工調整工資提供了參考依據。
多地2017年薪酬指導線出爐
山西省人社廳近來發布2017年公司薪酬指導線,其間,2017年山西省公司錢銀薪酬增加基準線為8%,增加上線為12%,增加下線為4%。
山西省人社廳表明,經濟效益增加較快、薪酬付出才能較強的公司可在基準線和上線區間內組織薪酬增加;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加的公司,應環繞基準線組織薪酬增加,獨占公司薪酬增加幅度原則上不得打破基準線;經濟效益和付出才能通常的公司可按下線組織薪酬增加。
據了解,公司薪酬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它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方針,向社會發布的年度薪酬增加水平的主張,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為公司與職工開展薪酬團體洽談以及公司自身合理斷定薪酬增加水平供給參考根據。
跟著山西省公司薪酬指導線的出爐,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山西、山東、內蒙古等區域發布了2017年公司薪酬指導線。
詳細來看,山東薪酬增加基準線為7.5%,上線為12%,下線為3%;內蒙古基準線為8.0%,預警線為12.0%,下線為2.0%。
薪酬輔導線下降并非薪酬負增長
中新網記者整理發現,與2016年比較,山西的基準線、上線均有所上調,而山東、內蒙古的企業薪酬輔導線多為相等或下調。
在基準線方面,山東由8%降為7.5%,下調0.5個百分點;山西由7%上調至8%;內蒙古由8.5%降為8.0%。
在上線方面,山東由13%降為12%,下調1個百分點;山西由11%上調至12%;內蒙古從13.5%降為12.0%。
在下線方面,山東、山西下線與2016年相等;內蒙古下線從3%降為2.0%。
平均工資計算的方法
平均工資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表明一定時期職工工資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主要指標。
計算公式為:職工平均工資=報告期實際支付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解釋:平均工資是單位工資總額除以年內(季度內)平均職工人數得出的。
根據現行統計制度,工資總額是本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內。同時,根據國際慣例,工資總額統計的是個人稅前工資,并且包括個人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
平均工資的衡量標準
在工資問題上,老百姓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平均”二字。從純理論的角度考慮,用“平均數”來表達居民財富水平的變化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但是,如果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與社會現狀相結合,那么,“平均數”很有可能難以客觀反映社會現狀、反映群眾的真實生活水平。
在一個社會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度里,衡量這個國家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低、財富增長快慢的立足點,應放在社會的“工資短板”方面,即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以下及社會貧困線以下兩個層面。
首先,要看這兩個層面人群的變化。分析一下,這兩個層面聚集的人群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如果增加了,就意味著社會貧富差距在進一步拉大,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現象在進一步擴大,社會矛盾也有可能在進一步積累,就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控制這種現象的惡化。如果減少了,說明現狀在得到改善,可以繼續按照這樣的目標發展。
第二,這兩個層面群眾收入的增減變化。在“平均數”之外,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線以下的人群收入增長了多少?在貧困線以下的人群收入又增長了多少?如果這兩個層面人群的收入增長水平低于或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那么,說明社會貧富差距在繼續加大,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沒有效果或效果有限,必須調整政策策略。
第三,這兩個層面的變化趨勢。一方面,看這兩個層面人群的變化趨勢,是在向著多的方面發展還是向著少的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看這兩個層面收入的變化趨勢,是在持續增長、增長幅度超過社會平均水平,還是其他現象。通過對趨勢的分析、了解和掌握,繼而作出科學的判斷與決策。當然,分析社會的“工資短板”,也可以從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異等多個方面入手,但是,從收入人群入手可能是最現實、最迫切、最必要的。只有將這一短板的問題解決好,提高公民財政性收入的目標才不至于變成一句空話。
我們說,如果在社會財富嚴重缺乏、老百姓普遍貧窮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反映社會財富的增加、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都有較強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是,當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如果再用“平均數”這個概念,就很難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了。這里的“平均”,更多的可能是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標志,而非社會收入水平提高的表現。
看了“2017各省平均工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