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發散思維孩子學習方法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家長和老師都常常告訴孩子要“發散思維”,多動腦多思考去做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提高思維能力的小辦法
1. 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
幼兒園里的老師在小朋友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石頭都有哪些用處?”,讓小朋友們盡可能的發揮想象力,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有的小朋友說石頭可以搭房子、可以腌菜、可以墊在腳下踩。還有的小朋友想到石頭可以雕刻成畫。有一小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石頭可以用來打壞人。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小朋友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石頭和武器聯系在一起了。
場景一:爸爸買回一條魚,問孩子:“你想怎么吃?”“煎著吃!”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又問:“還能怎么吃?”“油炸!”“除了這兩種,還可以怎么吃?”孩子又想了想:“燒魚湯。”爸爸窮追不舍:“你還能想出幾種吃法嗎?”孩子眼睛盯著天花板,仔細想了想,終于又想出了幾種:“還可以蒸、醋熘。”爸爸還要孩子繼續想,這回,孩子思考了半天才答道:“還可以腌咸魚、曬魚干吃。”
上面這段家長和孩子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要給孩子一個“唯一的答案”“絕對的答案”,要善于從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孩子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訓練方法:多多追問然后呢?引導孩子用因為……所以,如果……那么等句式造句,啟發他們多用腦多思考的過程。利用“一物多用”讓孩子思考的過程盡可能的發散。
2、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勢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場景二:一位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問在座學生這是什么?其中大學生回答很一致:“這是一個圓。”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則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太陽”、“雞蛋”“皮球”、“鏡子”……可謂五花八門。
思維定勢能使孩子在處理熟悉的問題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并使問題圓滿解決。所以用來應付現在的考試相當有效。但在需要開拓創新時,思維定勢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思維、新方法的構建,也阻礙新知識的吸收。因此,首先要鼓勵孩子的“創”,如果把“創”扼殺在搖籃里,何談還有“造”呢?
訓練方法:根據孩子年齡和理解的知識水平,設計有意思的腦筋急轉彎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找到更加有意思的答案。
3、鼓勵孩子大膽質疑
質疑常常是培養創新思維的突破口。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全對的。真理有其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處,要鼓勵孩子大膽懷疑書本,引導孩子發表獨特見解,這是提升孩子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
場景二:一天,小宇在預習語文的時候,發現課文中有一個錯字,但她不敢肯定。
于是,就查了好幾遍字典,結果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她就拿著書本問正在看電視的媽媽:
“媽媽,您看,語文書上居然有錯別字呢!"
“怎么可能,你們的教科書還有錯誤?"
“真的,媽媽,您看看嘛!"
“媽媽要看電視呢,你明天去問老師吧,估計老師也會說你錯了。"媽媽不耐煩地對小宇說。
小宇一聽,有點生氣:“媽媽,您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吧,但您現在怎么這樣呢?”
看著女兒情緒有點不對了,媽媽拿過書一看,這個字果然是錯的。
孩子的想象力是其學習和創造的動力之源,具備想象力的孩子才敢于質疑,作為家長,絕對不能有意無意地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能對教材難以理解的內容提出質疑,或者對某種觀點有不同的看法,這說明他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敢于質疑,開動大腦的這種意識。
訓練方法:多用反問式的提問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
4、學會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它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的思維方式。反向思維不受舊觀念束縛,積極突破常規,標新立異,表現出積極探索的創造性。其次,反向思維不滿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戀于傳統看法。但是反向思維并不違背生活實際。
場景三: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于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孩子高興的答應了,并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的檢查了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為什么爸爸所有作業都做錯了。
訓練方法:巧妙轉換角色,后退一步,有時候是另一種前進。
孩子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首要重點,就是要讓孩子自由,讓孩子身心自由,發揮自己本身的想象力,探索能力,以及創造力,這樣孩子的想法會天馬行空,各種各樣,老師和家長可以去觀察孩子,會得到許許多多有意思的東西。
提高思維能力的小建議
1、歸納法。要求孩子把食物按一定的標準,如顏色、形狀、材料、用途等聯系在一起。
2、進行分類。分類是在比較和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的,有助于寶寶邏輯思維的發展。如讓寶寶觀察家中各種用品,找出木材、玻璃、塑料、金屬材料的用品。
3、類比推理。讓孩子根據圖形數字等排列規律,填上適當的圖形、數字等,找出關系法,讓孩子按要求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等,如讓孩子將打亂順序的圖片重新排列。
4、解決問題法。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回答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假設摔倒了,怎么辦?
5、找錯誤法。讓孩子找出圖片上的錯誤,如三條腿的椅子、倒掛的圖片。
6、下定義法。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話給概念下定義。如問孩子什么叫碗、家具、玩具、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