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圣夜是什么節日
2023年中國萬圣夜是什么節日
萬圣夜和我國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比較相似。都是與“鬼怪”、“生死”等相關的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萬圣夜是什么節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萬圣夜是什么節日
清明節
4月5日的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禮敬祖先,慎終追遠;踏青郊游、親近自然。
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寒衣節
農歷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之節“寒衣節”。人們怕已故的親人、祖先缺衣少穿,便會在這一天祭祀的時候,焚化冥衣給祖先,或者燒紙祭祀,紀念逝去的親人,因此把這一天叫作“寒衣節”。
這個節日還和一個故事有關。傳說,秦時有女,名為孟姜,嫁給了范喜良為妻。新婚沒幾天,范喜良就被抓去修建長城。
轉眼冬日將至,孟姜女擔憂丈夫衣裳單薄,無法抵御嚴寒,便連夜趕制冬衣,干里迢迢赴長城。終于趕到時,卻聽聞丈夫早已累死,不見尸骨。孟姜女淚如雨注,哭得昏天暗地、日月無光,竟將長城哭倒。
而后,孟姜女將自己親手所縫的寒衣,盡數焚燒,希望丈夫在九泉之下,能夠收到。
萬圣節的傳統是什么?
萬圣節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進行。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于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贊美秋天,卻讓它變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圣節南瓜燈由來
南瓜燈源于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在萬圣節當日,他設圈套將魔鬼困在一棵樹上,他不許魔鬼下來,直至惡魔答應永遠不讓他住在地獄。Jack死后,因他不相信神,他不能進天堂,而魔鬼也不讓他入地獄,為了協助Jack找到回人間的路徑,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炭,Jack將這燃燒的炭放在他以大紅蘿卜雕刻成的一個燈籠內,這第一個“Jack的燈籠”,幫助找尋他的路徑回愛爾蘭,但他從沒找著,于是他永遠帶著燈籠流浪人間。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更勝一籌,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的寵兒。
中國傳統的七月中元節與西方的萬圣節相仿,在鬼節這段時間里連許多匪徒都忌諱許多事情,就是為了避免遇到晦氣??梢娂词乖诿耖g信仰中都知道,精靈鬼怪之事最好敬而遠之。可惜的是卻把它包裝成一個狂歡、刺激、放任的節日,在商業利益誘因的推波助瀾之下,把萬圣節哄抬成除了圣誕節與感恩節之外的第三大節期,每年此時在夜色的掩護下迷惑了世人,隨著死亡之舞的節拍膜拜恐懼與死亡。
萬圣節的各地習俗
不給糖就搗蛋
萬圣節前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
在____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鬼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圣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后來____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
什么是萬圣節的節日?
萬圣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主要流行于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現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于過“洋節”,到了萬圣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柜賣萬圣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圣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