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進而也促進了我國醫學院校的發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一:中美臨床醫學教育的比較
摘要:
美國的醫學教育是成功醫學教育典范,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本文通過對中美臨床醫學教育的比較,分析了醫學教育歷史、入學條件、課程教學方式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異同,總結了幾點值得我國臨床醫學教育借鑒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中國 美國 臨床醫學教育 比較 啟示
1中國和美國醫學教育的差異
1.1醫學院校醫學史
我國的中醫文化源遠流長,自文獻記載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而西醫發展不到200年。我國最早的西醫學校創始于1866年,名為博濟醫學堂(現中山大學醫學院)。50年間,相繼成立了幾所醫學院校。1912年成立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現北京大學醫學部)。1914年創辦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1917年創辦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現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1927年成立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自改革開放后,各大醫學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個省份成立。西醫起源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1722年美國第一家軍隊醫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國醫學教育也有250年歷史,1765年第一所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校成立,1910年,教育學家弗萊克斯勒展開了一場教育革新。經過百年發展,現已成為世界醫學教育典范。
1.2入學條件
在美國,想成為醫學院的學生困難,競爭也非常激烈。美國醫學院入學條件與中國有很大的區別,在考進醫學院之前首先需要獲得學士學位,并以很高的成績通過MCAT考試。但是,醫學院不以這個成績為唯一錄取條件,本科時期的成績需門門優秀,個人簡介、推薦信、工作經驗、社區服務經歷等等都被考慮[1]。而中國的醫學院入學條件只需兩個條件,即高中畢業和高考成績,只要高考成績達到相關學院的錄取分數線就可以成為醫學院的學生,對于部分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想學醫的同學來說,他們也可以選擇高職高專來實現他們的醫學夢。
1.3醫學教育學制
培養一個美國醫師需要很長的時間,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進入醫學院校完成四年學習,最后是住院醫師培訓和??漆t師培訓。醫學生從醫學院畢業后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獲取普通醫師執照。想成為一名??漆t師,還需要不少于八年的??漆t生培訓。也就是說,在美國想要成為一名??漆t生至少需要12年。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學制種類較多。1988年,我國開始實施7年制高等醫學教育,將學制進一步規范為3、5、7、8年制。[2]本科生畢業后一年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證考試,如果不繼續深造,5年學習就可以培養一名醫生。
1.4課程學習
1.4.1教材美國的醫學教材相比中國的教材厚很多,我們不是說書越厚越好,厚書是內容和邏輯的結合,是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更偏向過程與結果,體現故事性。而中國的醫學教材與美國相比較薄,只偏向結果,讓學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記憶而不是理解。
1.4.2課程一方面,美國課程更重視實驗教學,他們認為單純的實驗教學比理論教學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實驗課上見到頂尖老師、教授的身影。中國醫學院校的實驗課與理論課比例正好相反,①實驗課大部分都是資歷較輕的老師授課;②實驗課課時數少于理論課;③實驗課課時費也低于理論課。一方面,美國醫學課程更加注重醫學人文教育,每學年都開設有人文醫學系列課程,如醫患關系、醫學社會學等。從多學科多角度,讓學生掌握與病人溝通的技巧,為將來成為一名有擔當有正確價值觀的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美國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非常注重課程的交叉與融合,基礎課程與實踐實習課程相綜合,將一、二學年的基礎學科教學同臨床聯系起來,并在三、四學年的臨床見習、實習中繼續強化基礎學科教育。
1.5培養目標
美國的醫學人才培養分兩部分,一是培養臨床醫生,4年的醫學博士全面學習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目標就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學習過程中,他們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論文;二是對醫學科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以選擇繼續攻讀科研類博士。美國允許學生在修完兩年醫學博士課程,轉修科研類課程,完成學位論文后,可以繼續完成醫學博士課程[3]。而中國的培養目標相對一致,碩士、博士、各級醫生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兼顧科學研究。
2美國醫學教育對中國醫學教育的啟示
2.1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醫學人才,不僅是專業上的卓越,更需要有道德,有底蘊。開設更多的人文醫學類課程,加強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注重培養醫學生和患者之間的交流技巧。目前我國醫患關系惡劣,頻繁出現的惡性傷醫殺醫事件,一方面與我們的病人有關系,另一方面與我們醫患關系教育的缺失也有關系。如果我們在醫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時,將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貫穿其中,更加強調的不僅僅是分數,而是明確醫生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這樣我們的醫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也會更加游刃有余,成為一名高素質、有醫德的好醫生。
2.2加大翻轉課堂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加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慕課教學、PBL教學、CBL教學等。我國目前如火如荼開展的醫學教育改革,在教學方法與美國相差不大,但是在使用頻度和力度上有較大程度的差異。課堂討論在大課課時中所占的比重較低,獨立的小組討論和病例研討的開展得較為薄弱。大班教學較多,學生為主導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應該向美國學習,加重現代化教學方式,開展更多的小組討論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頭腦風暴”,為學生自主、獨立、創造性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美國與中國臨床醫學教育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認識差距的同時,還應該多借鑒美國臨床醫學教育的理念,進一步提高我國醫學生的教育質量,爭取培養出更多品行兼優、優秀卓越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圖門吉日嘎勒.美國醫學教育歷史與現狀的考察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23(3):354-359.
[2]談在祥.中美高等醫學教育比較及啟示[J].醫學教育探索,2008,7(9):999-1001.
[3]StudentsHandbook[Z].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CollegeofMedicine,2004:27-46
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二:呼吸內科臨床醫學教育論文
摘要:因此,在我們的醫學臨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醫德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對于醫德的培養不僅僅局限與我們呼吸內科臨床教學,它應該覆蓋所有的醫學專業的臨床教學。
關鍵詞:呼吸內科;臨床醫學;教育
一、前言
現代臨床醫學是一門具有社會性、實踐性及理論性等特性的現代科學。臨床醫學是學生主動接觸醫學實踐,并把呼吸內科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學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必須要經過的過程,也是高等醫學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臨床教學中,學生要把以前學習的理論運知識運用到醫學實踐中去,其目的主要培養學生的臨床動手操作技能、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臨床實踐意識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接觸到患者,那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使得自己的理論知識在醫學實踐中的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這為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從事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臨床醫學里面呼吸內科做為醫學院主干課程《內科學》重要的一部分,其一直是醫學院學生進行臨床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筆者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其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總結新型的教學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
二、呼吸內科臨床教學現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領域的發展也有了較大的進步。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醫療有了較大的改善,這就直接影響了醫學教育改革,尤其是對醫學臨床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前新的形勢影響下,其呼吸內科的臨床教學也藝術面臨著新的難題和挑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學生對呼吸病學興趣不高
由于臨床醫學課的選擇決定學生畢業之后工作的方向。因此,很多的學生比較熱衷與部分熱門學科,經過我們粗略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表傾向于內分泌科、外科醫師、心血管內科等,這樣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就直接影響到了我們臨床教學的效果。再加上部分學校課程安排具有不合理性,這就使得學生的臨床學習對于某些病例沒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最終讓我們的臨床教學變成“講課”。
(二)任課教師安排不科學,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醫學臨床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經驗性,其臨床教學經驗主要是教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的,由于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部分高校師資力量不足,就讓一些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帶臨床教學課,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擔心其教學質量。
三、新時期下創新呼吸內科臨床教學措施
醫學臨床教學是現代醫學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其是醫學學生從理論醫學轉向實踐醫學、有醫學學生向醫生轉變的主要階段。就當前的呼吸內科臨床教學而言,為了適應現代醫學的要求,就必須要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改革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呼吸內科臨床教學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彌補病例缺少缺陷
由于部分醫學院基礎教學設施落后,尤其是在醫學病例缺失的情況下,可以充分以往典型的呼吸功能檢查報告單、胸片、多媒體、病案等教學設施與教具,運用這些教學工具可以讓呼吸內科臨床教學更加形象和生動,運用現成的教學素材教學模式就是采用的“情景再現”教學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醫學實踐的工作情境。
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首先可以安排學生閱讀呼吸臨床典型病案,并在見習之前教師將本次見習的內容和重點創新復習一次,這樣會讓學生在學習臨床病例時能夠抓住重點,也為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做好鋪墊。教師在病例資料中盡量要整理到完整的醫學案例(如:臨床癥狀的特點、患者體征、患者呼吸功能、CT、胸片等相關資料),并同時給學生留下與病例相關的思考題。
臨床醫學中呼吸內科疾病有著多種典型體征和癥狀(如:紫紺、濕羅音、喘息、哮鳴音、各種性狀的呼吸道分泌物、桶狀胸等),這些教師可以利用病人拍照、掃描以及互聯網下載等方式,將大量的關于呼吸內科病例資料或者影像資料做成PPT課件,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實例給學生講授呼吸臨床知識,通過這樣形象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臨床教學的真實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教學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新臨床教學模式,提高臨床教學效率
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在學生見習之前對呼吸學理論進行講解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沒有上過大課的學生),通過理論講解可以在臨床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
一般參與臨床課程學習的學生還不具備臨床思維能力,但是他們對于臨床實踐具有很強的期待,更有甚者是想讓自己能夠馬上運用所學知識來醫治病人,所以在我們的臨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臨床思維的培養是很受學生重視的。在臨床教學中我們發現如果將我們臨床教學程序與臨床醫生醫治患者的思維方法和工作程序相結合,也就是采用了“啟發式”教學就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啟發式教學其實就是要我們的臨床教學能夠盡量貼近臨床實際,這種教學模式也是教師和學生最喜歡的臨床教學授課方式。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運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去啟發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并且實時針對典型病例提出一系列的思考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的進入到正確的臨床思維里面,以此來提升呼吸內科臨床教學的質量。
(三)注重醫德培養,提升人文素質
目前,我國醫療法律制度不斷的完善,再加之病人的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因而在日常工作中醫療糾紛事件頻頻發生。因此,在我們的醫學臨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醫德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對于醫德的培養不僅僅局限與我們呼吸內科臨床教學,它應該覆蓋所有的醫學專業的臨床教學。
臨床教學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把精湛的醫療技術傳授給學生,更重要是讓學生樹立崇高的醫德。在臨床教學中要實時的提醒學生以愛護、關心、體貼病人為己任,把愛崗敬業精神理念融入到臨床教學中,同時還需要讓學生熟悉醫生職業道德規范與相應的職責以及醫療操作技能檢查的規章制度等內容,要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病人不僅需要物理上的醫療,更需要精神上的呵護,同時還教會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如何和病人進行和諧溝通的技巧,爭取做到善于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 、新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下臨床實習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賴亞寧;姚巡;卿平;陳錦;醫學教育探索2010-01-20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以上海“5+3”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汪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15
臨床醫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