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志愿填報如何選專業
高考后志愿填報如何選專業指南
我們都知道高考可謂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但是高考過后學生和家長也不能放輕松,考完選擇專業也是同樣的重要,為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高考后志愿填報如何選專業指南,歡迎參閱。
高考后志愿填報如何選專業
根據個人氣質選專業
氣質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一般人所謂的“脾氣”是氣質的通俗說法。
氣質一般被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郁質。
大多數人是屬于混合型,即二種或者三種的混合體。人的氣質類型本身并無優劣之分,但某種氣質更適合于從事某種職業,或更容易成為某種人才,以下是按照氣質選專業的建議。
如:氣質類型和匹配的專業
一,膽汁質特征:
1、直率熱情、意志堅強;
2、善于助人、有合作精神,交友不多但感情深厚;
3、思維敏捷,準確性差;
4、性情急躁、心境變換激烈、但持續時間不長;
5、外向型性格,興奮性高、反應速度快,但不靈活。
專業選擇
不宜選擇需要長時間高度注意力的專業。
選擇哲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體育學類、歷史學類、地質類、地礦類、農業工程類、導游、推銷員、勘探工作者、節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員、演員等等。
二,多血質特征:
活潑好動、行動敏捷、反應靈活;
樂于助人、喜歡交際,交友多但感情不深;
注意力易轉移,興趣廣而多變;
外傾性,情緒興奮性高,外部表露明顯,反應快而靈活。容易適應變化的生活環境。
專業選擇
師范類院校的有關專業和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法學類、教育學類、新聞學類、藝術類、海洋學類、地質類、水利類、農村資源類、醫學類專業等等。
政府及企事業管理者、外事人員、公關人員、駕駛員、醫生、律師、運動員、公安、服務員等
三,粘液質特征
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
情緒內向、不易外露、注意力穩定、難以轉移;
善于忍耐、沉著堅定、自制力強;
固執、冷淡,合作精神較差。
內傾性明顯,外部表現少,反應速度慢,具有穩定性。
專業選擇
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儀器儀表類、電子與信息類專業等等。
外科醫生、法官、財會人員、統計員、播音員等
四,抑郁質
行為孤僻、行動遲緩;
內心體驗深刻、善于覺察別人易疏忽的細節,想像力豐富;
情感發生慢、但持續時間長;
缺乏生氣,不愛交際、固執己見,難與人合作。
內傾,情緒興奮高而體驗深,反應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靈活。專業選擇:藝術類、天文學類、大氣科學類、航空航天類專業等等。
專業選擇
機要員、秘書、人事、編輯、檔案管理員、化驗員、保管員等
根據能力特長選擇專業
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并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
能力又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人從事一切活動所必須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的綜合,如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等。
特殊能力則是完成專業活動所特需的能力的綜合,如音樂能力、繪畫能力、創作能力等。
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
一方面,完成同一種活動,人與人之間的能力有差異;另一方面,同一個人完成不同的活動的能力也是有差異的。
能力的差異,就形成了人們各自的特長,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選報專業,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憶力較強
選擇語言類、法學類、歷史類專業等;
觀察力強
公安學類、天文學類、大氣科學類、地質學類、地理科學類、地球物理學類、地礦類專業等等;
形象思維強
藝術家、作家、導演、工程師、設計師等。
抽象思維強
理科類、生物科學類等;
想象能力較強
藝術類、天文學類、航空航天類專業等。
創新能力較強
藝術類、兵器類專業等。
社交能力強
經濟學類、社會學類、政治學類等
根據興趣選擇專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說,“興趣比天才重要。”
那么什么是興趣呢?興趣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并于肯定性情感相聯系的心理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對未來的活動有準備作用,對正在進行的活動有推動作用,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有促進作用,良好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
培養學習的興趣對取得好成績是至關重要的,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就會全身心投入,就不容易感到疲憊。相反,對自己厭煩的事情就缺乏耐心,更談不上把它做好了,由此可見興趣的重要。
高考志愿填報方法
1.根據專業選報。若考生對專業有明確要求,可首先選擇幾個比較心儀的專業,然后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專業辦學能力較強的學校。
考生在初選專業時,首先可以考慮的是自己有興趣、特長、優勢的專業,然后看當下熱點,以及就業率高的專業。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干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了解專業內涵可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和學校招生網關于專業的介紹)。同時,要對專業的學習難易程度、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學科實力、考研情況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綜合考慮選擇擬報考的專業后,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相應專業辦學能力較強的學校。
2.根據學校選報。若考生比較看重學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選定幾個目標院校,然后在院校內選擇心儀的專業。
考生在初選院校時,應詳細了解擬報考院校的基本情況,在全面了解學校的基礎上,選定自己感興趣又符合報考條件的專業。可以通過瀏覽高校的網站、參加高校舉辦的校園開放日、參加招生咨詢會、在線咨詢、電話咨詢以及閱讀《招生章程》等各種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綜合實力、學科優勢、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升學就業、國際合作、學費標準、入校后轉專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顧學校和專業。考生首先應對自身實際情況(總分、位次、單科成績、身體條件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知曉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儀高校和專業的基礎上,在院校和專業間找個平衡點,綜合定位學校和專業。既考慮高校品牌,又考慮專業的合適性。
高考志愿填報可以報幾個志愿
第一批本科:可填報A、B、C、D 四個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報A、B、C、D、E、F六個院校志愿;
高職(專科):可填報A、B、C、D、E、F、G、H八個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報A、B、C三個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報A、B、C、D、E、F六個院校志愿;
高職(專科)征求志愿:院校志愿數量不限;
每個院校志愿中可填報6個專業志愿,還有是否愿意調劑等選項。征求志愿環節中,每個院校志愿可填3個專業志愿及是否愿意調劑選項。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是什么
第一步,要充分了解教育部和自己所在省級招辦公布的錄取政策,了解根據高校招生計劃與考生分數所劃定的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以及根據高校招生計劃與考生分數所劃定的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
第二步,將自己的高考成績比對省級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各批次各科類的錄取控制分數線是招生錄取的重要指標。考生將自己的高考成績來比對,達到了哪個批次分數線,才能選擇對應批次的大學。
第三步,將自己的高考成績比對相應批次大學的往年錄取分數線,當高考成績剛剛達到該大學近幾年的錄取分差波動范圍之內,只能選擇大學中分數較低的冷門專業或服從專業調劑。
第四步,將自己的高考成績比對本省(區、市)和本中學考生的位置,預測大學的當年錄取分數線。
第五步,綜合個人情況,科學選擇定位。考生還應以自己的興趣愛好、職業傾向、理想志向、實力水平等的個人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選擇大學、選擇專業。
高考填報志愿的五大誤區
1、片面根據分數填報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質疑,不根據分數填報那根據什么來填報呢。當然高考分數是填報志愿最重要的依據,但是如果只以當年的考試分數和去年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進行對比,這就太片面了。在填報志愿時,需要從這幾點進行分析,該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實際錄取分、平均分以及專業錄取最低分;該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計劃,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計劃和往年計劃是否有變化;再查看招生簡章里的錄取規則,是否有專業級差;然后根據自己的位次(請注意不是分數),來參考往年該位次的錄取學校和專業。
2、只看校名不看專業
很多考生或家長一看到學校名稱里有“地質”、“石油”等字樣,就認為這樣的學校不能報,肯定都是艱苦的專業,還有的考生或家長認為帶有林業、農業等字樣的校名就業前景慘淡,還有一些是對外省的學校不了解,只要學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報了。其實要認真研究學校的專業,看看自己喜歡專業的師資力量,就業前景。在報考志愿時,還需要做到省內外高校統籌兼顧,然后進行科學、合理地填報。
3、只報熱門專業
在很多人眼里,熱門專業就好找工作,工資也高,而冷門專業各種前景都不好。其實并非如此,其實專業并沒有冷熱之分。目前一些相對熱門的專業并不代表幾年后前景依舊那么光明,甚至現在一些冷門專業過幾年就成了熱門專業了。建議在綜合考慮自己情況下,進行“冷熱兼顧”的方式來填報志愿。
4、求學就是求職
職業是填報志愿的導向,但不應該將求學和求職等同起來。選擇專業和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提高錄取率和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
5、拒絕專業調劑
從理論上來說,分數高會被好學校錄取。但實際上并非人人都能實現這個理論,無論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總分超過了報考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卻沒有被錄取。一般來說都因為服從調劑。其實服從調劑是一個提高錄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從調劑也許不會吃虧。很多時候調劑的專業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從被調劑的專業,而且我們整個班的就業前景遠遠要比我們學校其他專業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轉專業、輔修第二專業,甚至還可以通過考研等途徑讀到自己理想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