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
守好一份生命敬畏——哪來什么金剛不壞,保證健康接續奮斗。小編整理了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 ,歡迎參考借鑒。
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一
天色陰沉,水泥路上蕩起萬朵雨花。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雨打浮萍點點青,今天的胡家村景色頗具一番風情。
而此時此刻,無心吟賞雨景,我正在大隊值班室。
忽地,門被推開。來的是位老人,一瘸一拐。
老人小心翼翼從懷里掏出略皺的信紙,鋪平展開,說:“年輕人,我寫了篇文感謝黨和政府,我也不會用電腦,能不能幫個忙,給我潤潤色打出來?”
我神色一怔,雙手接過信紙,工整的圓珠筆字密密麻麻躍然紙上,讀著讀著,眼淚不自覺噙滿眼角。
詢問之下,老人叫劉春良,今年56歲,12年黨齡,半身不遂。
他自然不是胡家村最老的人,也不是防疫一線最老的人,他只是胡家村一名平凡的老人,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微不足道。可疫情當前,胡家村的老人們卻展現出了令人驚艷的智慧和勇氣,令我這個年輕人深受鼓舞與感動。
我不為寫文而寫文,不為宣傳而宣傳,當身邊真實的生活出現波瀾,我自然要寫,記錄下這些感動。而自防疫以來,這樣或大或小的感動每天都在發生。正如老人信中所寫:“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體現了全體村民面對疫情,不畏懼、不退縮、共抗疫情的決心和意志。”
原文我一字未改,辭藻華麗不足惜,唯真實可擁民意。我想,他應該是疫情期間,長豐鎮最老的一位作者了吧!他只是防疫事業的一面縮影,是廣大黨員、志愿者、群眾中的一員。我向他致敬,也向所有為防疫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致敬,因為有你們,長豐不受病毒侵蝕,安居享靜。
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二
戰“疫”正酣,我們一刻不停。這是一場大戰、硬戰、持久戰,組工干部取消休假,全員投入,動員、協調、統籌、管控、服務……我們組工人始終把情當作考驗,堅決服從安排、主動服務防控大局。白天到鄉鎮(街道、園區)、村(社區)開展巡回督導指導,宣講防治知識,落實防控政策,做實做細群眾工作。晚上梳理情況,反饋問題,推動整改。我們在抗“疫”一線不忘初心,在情防控的實戰、硬仗中踐行使命,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面對戰“疫”,我們一步不松、一刻不停,因為我們是組工人。
戰“疫”路上,我們一往無前。作為組工干部,我們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快速響應、迅速行動,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戰斗在防控一線。面對每一項防控重點任務,組工干部總能第一時間到崗到位,基層情防控工作力量更顯“硬核”。面對來勢迅猛的情,組工干部加班加點,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全面筑實筑牢防線,全力守護好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句“我是黨員,我先來”涵蓋了所有。這一路上,不曾觀望彷徨,不曾遲疑退卻,不曾駐足離開,唯有堅守;這一路上,從未停歇,寧為“逆行者”而“終不悔”。
戰“疫”一線,我們一“網”情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忘不掉,一個個紅色的身影逆流而上,一份份請戰書飛向一線……情肆虐之際,便是組工干部發起沖鋒之時,與時間賽跑,搶抓情防控關鍵節點,是職責所在。組工干部積極下沉網格一線,成為“紅色代辦員”“紅色服務員”,對疫區返鄉人員實施嚴格隔離措施并送去生活關懷,讓人民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黨員干部就在身邊,讓黨旗在防控情斗爭一線高高飄揚。我們知道,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為筑牢生命防線跑出更快加速度,情不散,我們不退,等打敗了情,我們再好好陪陪老人、孩子。
戰“疫”到底,我們一定能贏。“情一日不除,戰斗一刻不停”,情就是戰場,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組工人前進的步伐。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在情面前不退縮,在關鍵時刻沖在前,逆向而行不惜代價、防控情不避艱辛,用實際行動詮釋組工人的初心,用鐵肩扛起使命,我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情防控阻擊戰。我們相信,冬盡春來,戰“疫”必勝!
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三
今年的春節似乎來的不太尋常,的襲來,讓閉門居家成為了“禮尚往來”。在這不同尋常的日子里,一群黨員干部堅定“逆行”,風雨兼程奮斗在情防控一線,他們治療救助、隔離監測、卡點輪值、宣傳動員……沒有一個冬天可以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面對情,黨員干部要厚植五份情懷,播撒星光,匯聚戰勝情的希望之火。
濃厚一份初心使命——哪來什么歲月靜好,旗幟鮮明負重前行。突發的情已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聽之任之,歲月靜好就只是未能實現的愿景。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未有絲毫改變。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情嚴峻的形勢,黨員干部要濃厚一份初心使然、使命使然的情懷,自覺肩負起共克時艱之重,以義無反顧、沖鋒在前、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做到任務繁重有黨員干部引領、工作薄弱有黨員干部支撐。
歷練一份坦然從容——哪來什么三頭六臂,躬身一線善作善成。從病毒手里搶人,不僅是在和時間賽跑,更是在和防疫一線紛繁復雜的情況斗智斗勇。身處一線的黨員干部并沒有三頭六臂,卻要同時救治眾多確診病例,監護疑似隔離人員,排查數量龐大的人群……面對情嚴峻的形勢,黨員干部不僅要盡力而為只爭朝夕,更要從中深入總結思考,不斷探尋治病的良藥,不斷發現工作的規律,不斷找到破題的良方,讓自己能夠更加從容應對工作壓力和各類突發狀況。
堅定一份求真求是——哪來什么吶喊聲援,力戒四風踏石留印。打開手機搜索情,滿屏一線黨員干部擔當奉獻的正能量報道激蕩心靈。然而,有時也會出現“上級報表應接不暇”“口頭吶喊接連不斷”等批評聲音。一線工作需要的是實打實的行動,一線人員需要的是實打實的保障。面對情嚴峻的形勢,黨員干部萬不能“造盆景”“造成績”“造聲勢”,要把精力聚焦到防疫工作當中,用部署落實的“干貨”作為最亮成績,用物資保障的“干貨”作為最好聲援。
詮釋一份示范引領——哪來什么我行我素,亮明身份踐行承諾。針對潛伏期長、傳染性高等特點,各地紛紛出臺“娛樂場所關停”“小區封閉式管理”等禁令。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對群眾有著極強的引導作用,號召動員、群起效仿,就能“聯心隔病”、戰勝情。面對情嚴峻的形勢,黨員干部要主動亮明身份、慎獨慎初慎微,無論在何時何地,嚴格按照防疫工作各項要求,率先承諾、對表踐行,帶頭做到不各行其是、不聚會宴請、不信謠傳謠。
守好一份生命敬畏——哪來什么金剛不壞,保證健康接續奮斗。在防疫一線工作中,黨員干部極可能遇到被動感染的“大危險”、知而不報的“大隱患”、尋而無果的“大阻礙”、群眾不解的“大麻煩”等挑戰。任重責艱,切不可讓“倒在工作一線”的悲劇重演。面對情嚴峻的形勢,黨員干部要提高警惕,在工作中選準戴對口罩,勤洗手、多消毒,確保基礎防護。注重勞逸結合,工作之余,豐富一些防疫知識,多喝水、早休息,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狀態攻堅克難。
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四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體胡村村民萬眾一心,響應上級黨委的號召,在支部書記畢法良、村委會主任李永剛以及包村干部、兩委干部的統一部署下,封堵6個道口。干部帶頭執勤值班,24小時嚴防死守,不移(遺)漏,嚴格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群眾代表的先鋒帶頭作用,廣大村民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共抗疫情的決心和凝聚力,勇(踴)躍地捐錢捐物出力,真正做到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也體現了全體村民面對疫情,不畏懼、不退縮、共抗疫情的決心和意志,充分體現出了正能。并有在外工作退休的干部不怕辛苦,回村捐款,充分體現了不忘初心的心系胡村的熱枕。
預備黨員王春年、王學輝發揮出了模范帶頭作用,義務值班的優秀志愿者王永強、王雙印、王桃元、王漢青、李鵬鵬、孟慶軍奉獻青春力量;村民王虎山、王玉明盡職盡責,嚴格輪守:還涌現出了大批的黨員代表及富有愛心、正能量的年青(輕)人。他們不畏嚴寒、忍著病痛和身體不便、長時間堅守在一線的無名者。他們查缺補漏,有的為卡口值守人員送水送飯、送雨傘;有的自籌資金為全村義務消毒等好些先進事跡和個人。
胡村有了這些熱血的年青人和正能量,我們的胡村在不久的將來定能成為正能量的聚集之村,定能建設成為最美麗的新農村。
為胡村點贊,為胡村加油!
觀看戰疫一線黨旗紅專題片后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