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色综合久久成人综合网,日本少妇被爽到高潮无码,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學習啦>創業指南>辦事指南>政策法規>

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臺灣海峽兩岸關系(簡稱兩岸關系)是指位于臺灣海峽西側的中國大陸(簡稱大陸)與位于臺灣海峽東側的臺灣地區彼此間的全部互動關系。關于兩岸關系的形式與政策論文是怎樣寫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篇1

  摘要: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發展兩岸經濟往來,通過經濟交往弱化政治,讓百姓之間緊密相連,兩岸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們共同的心愿,溝通才能夠增進互信,合作才能夠達成雙贏,兩岸同胞的福祉關系于兩岸的和平發展,兩岸的協商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為大陸和臺灣的共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追求和平與發展、從對抗到對話、從斗爭到合作的世紀,也是一個兼顧自由與責任的世紀。 關鍵字:兩岸關系 和平發展 繼往開來

  一 兩岸關系的核心與關鍵

  (一)兩岸關系的癥結

  “胡六點”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事務等方面提出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其中第六點提出:“我們再次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同時指出,“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為有利于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做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

  由此可見,要“ 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關鍵的問題恰恰存在于“一個中國原則”這個“基礎”之中。沒有這個“基礎”,兩岸就沒有談判的可能,或者勉強談起來只獲得一紙協議,也不可能真正結束敵對狀態;如果這個最根本的對立解決了,其他各項政治問題包括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等等,都將轉化為技術性問題而迎刃而解。目前,兩岸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上達成了一致,支撐了去年以來兩岸關系的明顯進展;但是,如何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深化落實這一共識,尚需雙方發揮高度智慧,在互動中形成高度默契、互為激勵、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環。所以,胡在2009年5月26日會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時進一步指出:“考慮到今后兩岸關系的發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難題,鞏固和增進雙方的政治互信尤為重要。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是關鍵所在”。 (二)兩岸關系核心問題是要全面落實“一中原則”

  2005年“胡連會”標志著大陸“兩岸同屬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實為具體政策,標志著國共兩黨二十年左右圍繞一個中國原則進行的事實上的“談判”終于達成初步一致。這就在兩岸最為敏感的涉外問題上向臺灣人民展示出合理解決的前景,也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互為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取得一致與平衡。

  從“胡四點”到“胡六點”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講話精神、從近年兩岸關系出現的有關變化來看,以往一中原則單純強調兩岸關系的“法理內涵”,對臺灣當局政治地位采取絕對排它性的否定態度;而“兩岸同屬一中”則在堅持一個中國法理基礎的同時,為一中原則注入了實事求是、正視現實的“事理內涵”,以及以人為本、尊重包容的“情理內涵”。全面把握與落實“新三句”包含的法、理、情三重內涵,是我們正確堅持一中原則、繼續推動兩岸關系良性發展的基礎與前提。

  綜上所述,兩岸關系事有千端,全面地、堅定不移地落實一個中國原則是核心所在。它一方面要求臺灣當局更加明確地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更加明確在排除人們對臺灣未來走向上的疑慮;一方面要求大陸進一步合情合理地看待臺灣當局應有的政治地位,并繼續協商解決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在兩岸關系歷史當口,雙方均須戒慎恐懼,小心呵護,務使近年兩岸關系出現的良性互動不斷深化,鞏固發展。

  二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形勢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轉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展現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兩岸雙方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兩會商談達成18項協議,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兩岸各界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兩岸關系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積極變化。

  其中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因素:1、中國大陸的發展與堅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斷加強;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產生與顯現了重大的積極性作用;3、和平發展態勢獲得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4、兩岸間政治互信有所建立;5、馬英九團隊持續推動兩岸和平開放政策;6、國際社會樂見兩岸和平發展。因此在解決臺灣問題上要堅持的方針政策有: 1、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實現兩岸統一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中國原則 ;3、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 。

  除此之外,還要在此基礎上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來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第一,大力促進兩岸人員往來; 第二,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第三,大力推進兩岸產業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 第四,切實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實質進展;第五,探索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發展兩岸經濟往來,通過經濟交往弱化政治,讓百姓之間緊密相連,兩岸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們共同的心愿,溝通才能夠增進互信,合作才能夠達成雙贏,兩岸同胞的福祉關系于兩岸的和平發展,兩岸的協商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為大陸和臺灣的共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繼往開來創新局,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

  (一)把握機遇順勢而為,開創兩岸新局面

  我們應清楚認識到今日的兩岸關系來之不易,要認識到馬英九的執政期是我們難得的歷史機遇期,他正派正直,是我們修復和發展兩岸關系的機遇,機遇在前,我們應倍加珍惜。

  當然,“先經后政”作為兩岸的基礎,也是應該建立得更扎實一點,但隨著兩岸關系的深入,我們總會面對眾多政治難題。可是“先經后政”的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政治,從2008年至2012年,成功的“先經后政”也化為選民的選票,不正說明經濟與政治的相互影響。

  面對兩岸關系發展的大趨勢,要求我們更關心另外45%的選民,也要求臺灣在野的民進黨要正視現實,理智地面對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大潮流,誠實的面對“九二共識”與“憲法一中”,不要甘作“為反對而反對一切”的反對黨,要有理性的兩岸政策,否則只能永遠淪為在野黨。即使偶然再度執政,也一定是不穩定。

  (二)貫徹執行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當前,兩岸關系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刻。兩岸同胞普遍肯定與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雙方有繼續推動兩岸關系改善發展的意愿;過去幾年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兩岸關系繼續改善發展,這些都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開創新局打下了良好基礎。展望未來,兩岸關系有望迎來新的機遇,邁出新的步伐,開創新的局面。前進的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我們要堅持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繼續深入貫徹胡錦濤“12.31”重要講話精神,以持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主題,以深入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為主線,進一步扎實有效做好各項對臺工作,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創造有利條件。

  (三)全面理解黨的關于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

  黨的報告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边@一指導思想體現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包含著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基本判斷和戰略決策、新形勢下推進對臺工作的主要目標。

  中央強調要堅定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信心。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堅強意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關系歷經風雨洗禮,開辟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必將強有力地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

  中央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平統一的方向和目標,全面辯證地把握和平統一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在聯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堅定地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我們要牢牢把握持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緊緊抓住廣泛團結廣大臺灣同胞的主線,維護既有的寶貴成果,保持正確方向和前進勢頭,增強政治互信,促進交流合作,擴大人民往來,推進對話協商,取得各方面新的成就,加強各領域制度化建設,從而夯實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參考文獻:

  一 胡錦濤會見連戰-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闡述三點看法

  二 繼往開來再創新局

  三 與兩岸關系繼往開來

  四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篇2

  (一)臺灣問題的歷史由來

  大家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臺灣也曾而兩次脫離祖國,一次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第一次收復臺灣,趕跑了荷蘭殖民者,鄭死以后其后代將臺灣獨立與清廷對抗,后康熙帝任施瑯為大帥收復臺灣,此后臺灣一直隸屬大陸管轄。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將臺灣二次割讓出去給日本,自此臺灣脫離大陸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46年國民黨發起國共內戰,經過歷時四年的內在,國民黨被趕出大陸、蝸居臺灣。正當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完全解放臺灣,美國派出第七艦隊橫亙在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由此才形成了臺灣問題。處理好兩岸關系成為中央政府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一個重大考驗。

  (二)臺灣問題的演變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后,蔣介石退居臺灣,國民黨軍隊蜂擁入臺,這標志著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統治的結束。蔣介石、蔣經國統治臺灣時期雖也曾揚言要反攻大陸,成立偽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們依然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他們也堅持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后來李登輝上臺,才開始提出“兩國論”,開始搞臺獨分裂活動。將兩岸關系迅速升溫激化。李登輝之后陳水扁上臺,民進黨開始執政臺灣,開始想明目張膽地進行臺獨公投,臺獨分裂活動日益猖獗。海峽兩岸關系也日益緊張。2008年隨著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對大陸的訪問,拉開了兩岸關系緩和的序幕,海峽兩岸交流也日益緊密。就在同一年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贏得“大選”,擊敗民進黨,時隔八年之后國民黨重掌大權,也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門轟然洞開,兩岸關系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兩年多來兩岸經濟關系大事不斷,世所罕見。先是中斷近十年的“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在大陸臺灣先后舉行四次重要會談,達成12項經貿合作協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MOU在內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兩岸經貿關系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

  (三)新時期兩岸關系呈現及可能出現的新特點

  (1)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不小的挑戰。目前的兩岸關系是兩年來最好時機,臺海形勢出現了對我有利的內外環境,李登輝的影響日漸式微;陳水扁被判無期徒刑,以“臺獨綱?!睘樽谥嫉拿襁M黨早已下臺。未來幾年,島內臺獨活動難于掀起大的風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接下來兩岸關系的發展將不可避免地觸及政治議題,兩岸關系“先易后難”、“先急后難”、“先經后政”、越到后來越難。難點在于以下幾點。

  1政治對話議題。馬英九當局對政治對話的態度漸趨保守。所謂臺灣島內形成“共識”,實際上就是一種“托詞”,如果民進黨一直反對,島內將永無共識;兩岸對話還要夾帶國際因素,這顯然表明兩岸政治互信有待進一步增強和強化。

  2.經濟合作機制化問題。馬英九近年來不斷重申ECFA的簽署應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進行,必需符合“國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國民監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和臺灣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兩岸經貿關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關系的定位問題,搞好了,會使兩岸關系更親密;搞不好“兩岸”也會成為“兩國”的開始。

  3.兩岸軍事互信問題。馬英九在國18次國民黨全代表會上顯示,“因為兩岸現在并沒有劍拔弩張,所以并沒有進行政治性談判甚至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急迫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灣方面要價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臺灣卻仍在計劃向美國采購更多武器。在“軍購”與“軍事互信機制”之間,馬當局定會選擇前者。

  4.臺灣“國際空間”問題。近年以來,馬當局繼續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暫時放棄了16年前的“加入聯合國”的活動,轉而與大陸協商彈性參與國際組織,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維。臺灣當局的不斷索取將使這一問題變得愈加復雜。

  無論是年臺灣政局還是兩岸關系,表面看是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涌。為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認識,不能盲目樂觀,不能被島內執政者更替所左右,不能被兩岸關系的暫時緩和所迷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影響臺海安全穩定的根源并未消除,“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主要現實威脅,解決臺灣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容低估。

  兩年來,兩岸關系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兩岸實現對話協商制度,經貿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新型兩岸關系正在加速形成。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兩岸關系在進入和平發展的軌道僅僅三年,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之間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在兩岸關系實現歷史性突破之后,兩岸關系相應的進入有序推進、平穩發展的新時期。未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兩岸關系將進入合作與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時期;兩岸關系與島內政治合作的銜接將越來越緊密;如何獲取民心、爭取民意支持將是未來兩岸都要關注的焦點。

  (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國因素不容低估。兩岸關系應該是中國的內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涉??梢哉f兩岸關系中任何一個現象與事件,又都是中國、美國、中國臺灣三方面相互牽制和博弈的結果。正像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臺灣問題歸根是美國問題。目前美國在臺海兩岸關系的基本態度是:不統、不獨、不戰、不和。長時間以來,美國在臺海兩岸間一直保持著藐視中間而實際上偏袒和支持臺灣的做法。

  中國的對臺斗爭實際上是對美斗爭。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對海峽兩岸的政策不會根本改變。它確實有點像“擺鐘”那樣,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核心,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時而左時而右的搖擺不定。斗爭將使長期的、曲折的和復雜的。當前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曲折和突破性進展,正朝著建立和平發展新局面的方向邁進。美國雖然表面上不斷表態樂見兩岸的和解。

  (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島內制約因素不可忽視

  1.島內民意的走勢左右兩岸關系?,F在臺灣有一個最大的現實你,就是“臺灣主體意識”的上升。

  2.民進黨能否東山再起。從外部環境上講,自從馬英九主政臺灣以來,馬英九在競選時的承諾一直很難實現,馬團隊的民調也一直回落,臺灣民眾也頗有意見。另外,從國際局勢上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直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妻子,也不愿意看到兩岸和平統一。綜上所述,民進黨正在做著東山再起的準備。不過從目前來看,民進黨要想東山再起的確困難重重。

  (四)新時期大陸應該如何處理好兩岸關系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住過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2)同臺灣同胞一道,加強兩岸人員來往和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堅決反對臺灣分裂勢力。

  (3)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4)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我們寄希望于臺灣人民。

  (5)“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

  (6)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絕不承認放棄使用武力。

  參考文獻

  [1]薛謀洪。美國利用臺灣問題做文章由來已久[N].人民日報,1995-06-26(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19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26集)[Z].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0。

  [4]中國國際法年刊[Z].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5]王鐵崖,田如萱。國際法資料選編[Z].北京:北京法律知識出版社,1982。

  [7]董云善,劉武萍。世界人權約法總覽[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篇3

  回顧過去:突破與局限

  去年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鞏固與深化的一年。兩岸雖然在一些小的議題上爭論不斷,但大陸展現對臺戰略新思維和新高度,不僅維系了兩岸既有溝通管道,兩岸交流合作持續開展,而且使舉世矚目的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成功舉行。大陸對臺政策取得豐碩成果,不僅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有關兩岸關系發展的四個“堅定不移”,而且實現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正式會面。

  在四個“堅定不移”的指導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年內會見了三批重要臺灣客人。一是“習馬會”。2015年11月7日,在全球矚目下,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具有里程碑意義?!傲曬R會”強調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顯示大陸肯定過去7年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并為未來兩岸關系發展設規立制。二是“習朱會”。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了來大陸出席第10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這是大陸領導人首次和臺灣執政黨的黨主席會面,具有重大意義。三是“習連會”。9月1日,大陸舉行慶??谷諔馉巹倮?0周年紀念活動,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臺灣各界人士參加,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熱情接見。

  2016年舉行臺灣“大選”前,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其處理兩岸關系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即“維系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系穩定發展的現狀”。6月蔡英文訪美期間,進一步將“兩岸現狀”闡釋為“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對于“九二共識”,蔡英文的講法也有所變化,從一開始的“根本不存在”到誣稱是“國共共識”到“求同①存異”的變化。

  未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容易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月17日發表評論說, 過去8年,兩岸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此一基礎并非只能以“九二共識”4個字作為形容,重點在于如何定位兩岸之間的關系,兩岸雙方都認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現在蔡英文、民進黨固然對兩岸關系持“不挑釁、無意外”的態度,以謀大陸沒有理由對蔡當局出重手,但是,蔡當局不僅拒絕沿用“九二共識”,尤其拒絕對“一中原則”采取積極表述,也拒絕確認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毀棄了兩岸本已存在的政治基礎,就不可能不對雙方的和平發展構成重②大沖擊。而這也是國民黨在選前和選后,一再對蔡英文、民進黨的提醒,但不被接受。

  另據臺灣“中央社”5月17日報道,美國聯邦眾議院院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無異議”通過有關支持臺灣的“共同決議案”,內容提到“與臺灣關系法”(Taiwan

  Relation Act)與對臺“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是“美臺關系”的重要基石。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早前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認為,在臺灣“5·20”政權交替前夕的關鍵節點,美國國會反華勢力重申“對臺六項保證”,是為“臺獨”勢力壯膽。他表示,即將上臺的蔡英文當局“先國際,后兩岸;先美日,后大陸”的政策思維,意味著未來臺美動作會越來越多,“反臺獨,保和平”成為大陸的艱巨任務。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國會一部分人不希望兩岸走得太近,因此幫著蔡英文操縱兩岸關系,這是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也違背美國的“三不”承諾。他說,美國這種在兩岸關系上搞平衡的做法,無助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

  目前臺灣島內充斥著盲目的樂觀情緒,對兩岸關系抱持著輕忽的態度,認為可以繞過,或就算置之不理也無所謂。這樣的情緒與態度很可能反映在即將到來的5月20日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中。從近期臺灣參加亞投行的爭議,以及肯尼亞遣返嫌犯的事件可以看出,兩岸關系對是很難繞開的,我認為臺灣與其消極不理,不如正面以對。為臺灣考慮,最直接的出路就是積極經營兩岸關系,化危機為機遇,憑借大陸的體量以及與臺灣的特殊關系而發展,這是一條事半功倍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①③ 張華:《兩岸關系: 突破與局限》,今日中國,2015 [J/OL]

  《兩岸關系會是什么樣的和平發展?》,中國臺灣網,2016 [J/OL]

  《美對臺“六項保證”訴諸文字 幫蔡英文操縱兩岸關系》,環球時報,2016 [J/OL] ②③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2017兩岸關系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

3482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泸定县| 瑞金市| 辛集市| 正阳县| 天水市| 天津市| 克什克腾旗| 温州市| 拉萨市| 乐清市| 南川市| 聂拉木县| 阿克| 舞钢市| 长沙市| 田阳县| 鹿邑县| 巫溪县| 青铜峡市| 丰都县| 五大连池市| 宣恩县| 介休市| 商水县| 乌鲁木齐县| 恩施市| 扎囊县| 南和县| 滕州市| 临沭县| 阿拉善右旗| 顺平县| 邵东县| 伊宁市| 巨鹿县| 介休市| 祁连县| 河北省| 台山市|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