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臺全民創業政策法規有哪些
現在是全民創業的時代,中央有沒有出臺關于全民創業的政策法規呢?小編把整理好的中央出臺全民創業政策法規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關鍵
經濟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如何有效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與活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持久動力,優化創業環境是關鍵。
經濟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眾創業既是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塑造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必然選擇,又是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撐。如何有效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與活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持久動力,優化創業環境是關鍵。創業環境,既是激發創業種子生根發芽、促進創業要素加快聚集的關鍵推動力,又是保障創業不斷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創新創業興起和發展壯大的土壤和載體。抓住了優化創業環境這個根本,就抓住了推動大眾創業的“牛鼻子”。為此,應多措并舉,積極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沃土。
推進行政管理改革,優化創業政務環境。一是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實行“并聯審批”和部門辦事承諾制,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簡化企業登記和注銷流程,采取一站式窗口、網上申報等措施,進一步減少辦事環節,縮短審批流程和時間,為創業企業提供市場準入便利。二是增強服務意識,提升行政效能。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目標,推進政府管理創新,規范行政行為,提升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支撐體系,著力解決行政效率低下、群眾辦事難等嚴重影響投資創業的各類“腸梗阻”現象。三是強化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明確各層級監督責任,強化行政效能監察,確保督查落實,嚴肅查處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擾民以及“管卡壓”等損害投資創業者利益、阻礙創業活力的行為。
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優化創業市場環境。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創業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讓市場選擇創業的方向和路徑,消除束縛市場活力的“枷鎖”,更好地為創業者清障搭臺。二是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構建更加完備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堅持依法治理,統一執法標準,促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調動創業主體積極性,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形成知識產權市場化產業化的完整機制,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按照市場規則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制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加大對危害創業安全、擾亂經濟秩序、侵害投資創業者合法權益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
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優化創業政策環境。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優化扶持方式。進一步完善財稅、科技、金融、產業、人才等方面支持創業的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協調配套,確保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形成政策合力。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采取市場化的扶持方式,用政府對創業的“小投入”引導社會資本的“大投入”,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二是加強創業投融資支持,優化創業融資環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加快健全適應創新創業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廣覆蓋、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嚴監管的多層次股權市場,不斷拓寬創業融資渠道,破解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強化創業政策激勵,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制定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管理辦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到企業在職或離崗創辦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
健全服務體系功能,優化創業服務環境。一是健全和完善創業服務。按照政府引導、社會投資、市場運作的模式組建創業服務中心,為創業人員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科技項目申報、財務管理、法律咨詢、企業診斷、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產權交易、檢驗檢測認證、風險投資、人才引進、培訓交流等全過程全方位的專業化服務,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機構蓬勃發展,不斷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二是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優化完善創業咖啡、創客空間、開放工坊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的服務業態和運營機制,充分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基地、大學科技園的有利條件聯合行業領軍企業與創業投資機構,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為廣大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三是優化創業人才生活保障。積極采取各種措施為創業者提供生活便利和宜居生活環境,妥善解決各類創業人才落戶、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鼓勵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利用閑置廠房、商業用房、宿舍等,大規模建設一批舒適便利的創業公寓、配置公共租賃住房,采取貨幣化補助或實物租賃的方式,為廣大創業青年提供多渠道住房保障。不斷完善創業者的生活保障,營造宜居創業環境。
增強文化認同引領,優化創業文化環境。一是積極培育創業精神。創業從來都不是輕松的,也無法一勞永逸,甚至布滿坎坷和荊棘,需要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培訓、新聞媒體宣傳倡導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積極培育敢為人先、追求創新、勇于開拓、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以及“吃苦耐勞、誠信至上、尊重規則”的商業精神。二是厚植創業文化。從文化層面提升社會對創業創新者的認可和尊重,塑造激勵創業的文化環境,使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投身創業成為社會價值取向,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倡導包容的創業文化,“不以成敗論英雄”,營造寬容失敗、允許試錯、敢于開拓的社會文化氛圍。三是加強創業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深入挖掘創業先進典型,積極宣傳創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樹立創業示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不斷增強人們的創業意識,引導人們將創業沖動變為自覺行動,激發全社會的創業智慧與活力,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沈陽進入“全民創業” 辦創業孵化基地補助80萬
“雙創”不僅僅是創業者的福音,也為其他擁有資源的個人、企業帶去了利好。做好對創業的扶持工作,對個人的幫助、對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主題,沈陽對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發布了一系列扶持鼓勵新措施。這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許多擁有閑置辦公資源的個人、企業、單位紛紛打來電話,詢問相關政策及具體申報的流程,其中當天就有姜女士、楊先生、海先生打來電話表示,希望能積極參與到沈陽市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工作中來。
為此,本報邀請沈陽市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創業處處級調研員劉偉巖為廣大讀者詳解創業孵化基地的申報流程及相關問題。
申報創業孵化基地
需幾大要件
●《沈陽市創業孵化基地申請表》
●營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機構代碼副本復印件(共建的應提供合作合同),可支配場所證明(包括房屋產權證、租賃合同)原件及復印件、單位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
●《沈陽市創業孵化基地孵化企業情況匯總表》
●創業孵化基地各項管理服務章程
●能夠提供的創業服務基本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對創業孵化基地
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核
創業孵化基地實行屬地化管理和半年報表、年度考核制度。各區、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轄區內創業孵化基地進行日常指導、管理和考核。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對創業孵化基地運行情況進行實地檢查。
創業孵化基地從通過認定之年起,按年度考核要求報送年度工作情況,并提供孵化對象名單、孵化成功企業及退出企業名錄,孵化對象營業執照和稅務繳交憑證等。
同時,加強對孵化對象營運情況的動態管理,每半年對基地的孵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報送區、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便及時采取幫扶措施,提高孵化成功率。
區、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各基地年度考核的初審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負責基地年度考核的認定工作,并由市財政局對認定通過的創業孵化基地給予補貼以及每年度的獎勵補貼。
哪種情況會被取消
創業孵化基地資格
創業孵化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認定部門取消其資格,收回創業孵化基地標牌。
●不履行服務承諾,一年內被孵化對象有效投訴3次以上,或者孵化成效較差,孵化成功率低于30%的
●違法違規經營,或允許孵化對象違法違規經營的
●弄虛作假、虛報瞞報套取財政補貼,或未按規定使用財政補貼資金的
●已不具備創業孵化功能,孵化性質發生改變的
●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考核時所報材料內容虛假,經整改仍存在嚴重問題的
●有其他嚴重違反本辦法行為的
哪些人可申請進入
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創業
創業孵化基地主要為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復轉軍人(含隨軍家屬)、新生勞動力(未繼續升學的初、中等學歷的人員)、就業困難群體(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等)、殘疾人、農村剩余勞動力等各類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提供低成本的孵化服務。除國家限制行業(建筑業、房屋中介、典當、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美容美發、酒吧等)外,均可申請進入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創業。
創業孵化期限原則上不超過2年,超過期限的孵化對象應遷出創業孵化基地,以便接納新的創業主體。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中央出臺全民創業政策法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業政策法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