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報技巧
新高考志愿填報技巧_如何志愿填報
要了解所選專業志愿組是否包含了你最想學的專業,是否有你最不想學的專業,這個組內專業的組成是什么樣的,一旦涉及到調劑,你是否能夠接受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新高考志愿填報技巧,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其一,選學校VS選專業?這是一個始終存在的兩難選擇。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平臺,學校是專業發展的平臺,好的專業不可能脫離學校而存在,考生要在選學校、選專業二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其二,省內院校VS省外院校?相比之下,省內院校招生計劃更多、分數預估更準、錄取機會更大、求學成本更低、職業發展更優。因此,考生應兼顧內外、省內優先,在“穩、保”梯隊中更多地配置省內院校。
其三,興趣導向VS分數導向?適合的學校和專業是更高的起點,考生應興趣優先、兼顧分數,可借助于測評軟件,根據身心狀況、興趣特長、性格特點、綜合能力、家庭條件等,縮小目標專業的范圍。
一個學校的物理+歷史的排名不能簡單地換算成理科+文科。
比如,你假定自己考了省內200名,假定清華、北大、復旦和人大在省內各招50人,那么很容易算出來,你基本能被復旦和人大錄取。
因此,如果有一個程序,能把各個學校的相對排名算出來,然后知道各個學校在本省的招生計劃,那就非常容易地算出自己能被哪些學校錄取了。
算法很簡單,當然數據量不小。如果你是考幾所頭部學校,那基本能自己算出來。如果不是的話,只能借鑒軟件。不過,大家一定要問清楚,軟件是按照什么算法來算的。
這種方法就是把專業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適合對某一專業有濃厚興趣和對自己未來職業有明確規劃的考生。
這種方法必須把第一志愿(A志愿)作為重點來考慮,如果填報得好的話,第一志愿就會被錄取。
在填報第一志愿時,必須采取穩的方法,就是你的位次比要填報的學校的這一類專業近幾年的錄取的最低位次要高一些,這樣被理想專業錄取的機會就很大。
在專業選擇時也沒有必要過于執著,只要是一個學科的專業其實所學的課程相差不是很大,比如電子信息類、工商管理類,經濟類,一個學科類別下有很多專業,但所學內容差別不大,所以在填報時只要是一個學科類別的都可以。
如果上大學后對自己的專業不是很滿意,到考研時再重新確定自己想學的專業方向也是很容易的。
在使用這種填報方法時,要仔細研究學校的招生計劃,尤其是外地學校,招生的人數較少,專業也很少,有些學校的招生專業都很相近,這種學校的志愿就比較好填,完全可以采用沖的辦法,因為不管被哪個專業錄取都可以接受。
采用專業優先的填報方法,一般來說,學校的層次需要適當降低,因為很多學校錄取的最低分和專業的錄取分數相差很大,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專業優先的填報方法對填報志愿的人要求較高,要求掌握學校每個專業近幾年的錄取分數,如果自己沒有把握,可以請專業人士幫助。
相對于以往填報志愿是按照院校為單位進行填報志愿,1所院校即為1個志愿,按“1所院校+多個專業”的方式進行志愿填報。改革后以“院校專業組”為志愿填報單位,1所院校將拆分若干院校專業組,1個院校專業組即為1個志愿,按“院校專業組+專業(類)”的方式進行志愿填報。即由“院校+專業”,轉變為“院校專業組+專業”。
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專業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不同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不能合并在一個院校專業組;同一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可以在一個組,也可以分成多個組。
普通類分普通類(物理)、普通類(歷史)兩類。選考物理的考生只能填報物理科目組合下的院校和專業,選考歷史的考生只能填報歷史科目組合下的院校和專業。同時高校對再選科目也有要求,考生填報時也要注意需符合要求進行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