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愿避開五個誤區2022_考的好不如報的好
填報高考志愿避開五個誤區2022_考的好不如報的好
正值高考志愿填報階段。匯集多年指導高考志愿填報的經驗,為廣大考生及家長解讀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指導大家避開填報中容易出現的幾大誤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填報高考志愿避開五個誤區2022_考的好不如報的好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填報高考志愿避開五個誤區
一、平行志愿要有梯度:
1.平行志愿間要有梯度。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是完全平行并有嚴格順序的。考生要把握的宗旨是——什么分數填報什么層次的學校:A志愿最好填一所可以沖一沖的學校,B志愿可以填考生自己理想的“對口”院校,C志愿則應根據層次,填一所“保守”的院校,D志愿則填“保底”學校。這樣,即使A、B、C學校都不能去,至少還能進D學校,平行志愿間要有梯度,呈“降冪狀”,而且必須要有一所學校保底,才能確保命中一個。另外,同一層次的學校不宜一起報,這樣容易一起落榜。
2.實行平行志愿后,“專業志愿不服從”一定要慎填。因為高校生源分數集中、密度大,高校在專業的安排較過去難度增加了,所以考生一定要謹慎決定“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3.熱門專業的分數一定會比較高,有可能幾個志愿都進不了。還有一種情況是你進了A學校的投檔線,分數卻沒到你一心想要讀的這個專業,因為你的專業不服從,最終退檔。平行志愿只實行一輪投檔,這時你只能去征求志愿。而征求志愿里,一般一些熱門專業基本上也都已經招滿了。所以考生在選擇專業志愿是否服從時,千萬要慎重,不要輕易選“不服從”。這樣就能利用好平行志愿,增加錄取機會。
二、不要硬擠“獨木橋”:
天津一中高級教師柴福花: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考生填報志愿要充分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招生學校、專業及畢業后就業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要盲目追求熱門學校及專業。考生一定要盡量避免不留余地填報“京津滬熱門學校和熱門專業”的情況,同時要放寬填報專業的選擇面,不要爭走熱門專業的“獨木橋”。
三、莫入“興趣至上”誤區:
新華中學副校長張鴻林:中學生的興趣往往是表層的,容易變化的,只能反映這一時段的心理狀態。而此種心理狀態會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成人后90%以上是業余愛好。許多人陷入“興趣至上”的誤區,興趣和能力是否成正比,如果不一致,學起來更吃力。比如學習機算計專業,雖然興趣濃厚,但如果數學能力不強的話,要編出好軟件也很困難;(勵志名言 www.lz13.cn)物理能力不強的學習電子科學專業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選大學專業時,興趣至上的觀念很危險。有些興趣只能作為業余愛好,選擇專業就要慎重。有興趣的方面也只能作為參考,而最終的目標值還是社會職業需求和將來的擇業前景。
四、充分考慮社會需求:
高考志愿指導專家陳元修:填報志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對學校及專業的選擇在四年后是與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市場定專業,專業定就業。在填報志愿的同時也是在預期地選擇未來,而職業的選擇將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和未來發展。家長要充分尊重考生的個人意愿,畢竟是孩子去上大學。在面臨選擇“滿意學校的非滿意專業”和“非滿意學校的滿意專業”時,考生應予以慎重考慮,同時要認真考慮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
考生選擇什么樣的大學、什么樣的專業,應以社會需求和職業市場為準繩。如何科學性、客觀性地選擇學校及專業,是由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產業結構、職業市場供需關系、學校教育質量及獨特的校園文化、學生心理素質、考生在全市高考中大排名等諸多因素所決定的。考生應廣泛收集各種信息,包括市招辦公布的招生計劃和政策、區縣招辦提供的信息、市(區)模擬考試情況、歷年高考統計資料、各大學的學校概況(招生信息和專業設置)、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預測等,在此基礎上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再確定目標。
五、不應依賴調換專業:
南開中學教務處副主任王文昌:由于考生的自身情況不同,因此對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也不同。于是便出現了“高分有高分的難處,低分有低分的苦惱”的現象。其實考生和家長喜歡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無可非議,屬于正常的心理需求或家庭需求。但在填報志愿時應全面搜集意向大學和意向專業的各類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其實大學錄取時是志愿優先,因此報好第一個專業至關重要,尤其在報考有專業級差的學校時,填報第一專業更要慎重,否則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另外,一旦面臨名牌大學的誘惑時,不要過分寄托于上大學后換專業。大學的專業相對來說是比較剛性的結構,調換專業除了可能會使學生出現不適外,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在大學成績同年級排名前10至前15位的學生才有資格在全校范圍內提出換專業。另外該專業能否換成,還要看學校的安排,因為各專業也有名額限制。與其入學后再轉系轉專業,不如現在就找準信息,填好高考志愿更重要。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
1、避開誤區,理智客觀。不僅憑高考成績與名次選擇相應學校或專業、不因為是名牌大學而報考、不因為社會上普遍認為該校“一流”而報考、不因為自己喜歡某大城市便選擇該城市的大學、不因為是自己理想的學校便什么專業都報、不以現在就業率高為由選擇專業、不以考試分數相當為理由報考并無什么興趣的專業、不在教師的勸說下報考某校或某專業、不因為好朋友報考自己也盲從、不能由父母包辦。
2、知彼知己,立足長遠。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必須詳細了解欲報考專業的實質性內涵、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與能力)、主干學科、主要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就業與升學以及研究領域、師資隊伍、科研特色等等。在充分了解大學的特點與自己的特長之后,就要明確奮斗目標:自己將來從事什么職業。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潛能發展的四個重要因素是:學科興趣、生涯動機傾向、能力發展的優勢所在以及自己的個性稟賦特點。對于大部分考生及家長來說,還有更多的因素要考慮,但無論如何你必須了解自己的潛能和優勢。
3、正確對待“冷”“熱”。有些家長和學生,并沒有強烈的專業愛好傾向,他們取舍專業的標準是專業的就業行情、市場冷熱。有的家長依據的是近年來就業率和就業去向,這些對于未來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但關注行業的社會需求,可能比現實的數據更有效,也許就在三四年后,熱門成冷門,而冷門卻開始吃香。這在近十年的農(業)、林(業)、醫(生)、(教)師的冷暖變化表現得很突出。因此熱門與冷門是相對而言的。
4、慎重選擇第一志愿。高考報志愿,其實就是在填報第一志愿。從錄取院校看,絕大多數招生院校都希望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從錄取程序上看,首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從近幾年錄取結果看,絕大多數院校(專業),特別是重點大學、熱門院校、熱門專業第一志愿的錄取率為85%以上,有的已接近100%。
5、拉開梯度,橫縱兼顧。安排設計好第二三志愿,會達到拾遺補缺的目的。一般說來,一志愿報考名牌院校,二三志愿可選擇非名牌;一志愿選擇京內或大城市院校,二三志愿可填報外地或偏遠地區院校。(勵志名言 www.lz13.cn)如果缺少梯度,二三志愿就會形同虛設。經驗證明:志愿間以拉開20至50分的間隔為宜,志愿間梯度越大,保險系數越高。在填報第二、第三志愿時,還要認真閱讀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詳細了解院校是否接收第二志愿考生、接收條件有哪些,如名額、比例、分數級差、各專業錄取的辦法等,再進行填報。
6、綜合兼顧,統籌考慮。報志愿要綜合考慮和研究很多因素:一是升學:重點考慮這一因素的考生或家長,一般是高考成績不理想又希望盡快升學的考生,把保證被錄取作為第一目標,其他因素放在其次。考生報志愿在保證能被錄取的情況下,還應該考慮如下因素:一方面,在有限的選擇中,去選擇更適合潛能發展的專業,這將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開端。另一方面,雖然不能進入符合自我潛能發展的最佳專業,但如進入相近專業,同樣為今后的最佳專業方向的發展打下基礎,再通過考研、讀博得到修正。二是就業:這往往是一類很有把握上線被錄取的考生,把將來畢業后求職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這幾年我國的職業需求情況變換很快,甚至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孩子苦惱,家長痛心。有些家長過于把這個因素放在首位,而忽略個人的潛能發展,將會得不償失。因為職業特點變換很快,難以把握。三是省錢: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一般要考慮選擇收費標準相對較低或獎學金、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如果自己的潛能發展的確可以在這樣的院校找到相應的專業,那是最好不過了。但如果和自己的潛能發展太背離,也許需要慎重考慮。
7、掌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數級差的報考技巧;其次在院校志愿分數級差不適用,以及許多院校沒有規定院校志愿分數級差的時候,牢記采用梯度報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條件,即所報院校必須在前3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至少是該院校在前一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判定其當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再做到使志愿之間保持一定的梯度。
8、高、中、低分考生如何填報志愿?
高分考生近幾年一般指高考成績在630分以上的考生,這些考生原則上可以填報任何一所高校。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考生若要填報名校的熱門專業,成績大概要在650分左右甚至更高。此類考生填報志愿時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學校的個數,避免選擇面過窄;同批志愿學校之間及同一學校專業志愿之間梯度要合理;選擇專業時一定要冷熱搭配,如果只填“熱門”專業,很可能會造成高分落榜。要將志愿有意識地分散,選一至二所“保底”的學校。
對于分數在重點線之上但超出重點線不多的考生來講,第一批志愿最好填報較為冷門的重點院校或者本地區的重點院校;對于分數在一般本科線和重點本科線之間的考生,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這個分數段的考生,應當優先考慮專業。因為一般本科院校的實力往往相差不大,專業選得好,既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又可以為將來的就業創造條件。
對于低分考生來講,報考志愿的最高原則是避免落榜,因此應當避開熱門。一般來講,農、林、水、地、礦、油類的院校以及專業,分數相對較低,可作為報考的重點。低分考生填報志愿時,也要認真填寫,不要輕易放棄。
七分成績定,三分志愿拼
秘笈1:志愿填報需要提前準備
目前這個階段,考生們正在全力備考,家長們應該做什么呢?不少家長認為,高考之后再來考慮志愿也不遲。然而,根據錦宏多年來為成千上萬考生的咨詢經驗,這恰恰是高考志愿填報中家長存在的最大誤區。
關鍵詞:1600所大學2000多個專業5天
高考志愿填報涉及高考政策、院校信息、錄取規則、個人性格興趣、專業與行業發展、專業與就業等諸多因素和海量信息,要等高考分數出來到上交志愿的5天多的時間在近1600所大學,2000多專業里找到適合自己分數、性格興趣、符合國家社會發展需求的學校和專業將十分困難。因此,在志愿填報中家長們不知所措,甚至在忙亂中將招生計劃中廣告上的學校都填了上去。
可見,高考志愿填報早作準備是必須的。不少考生和家長到交志愿前對一些基本政策和錄取規則都缺乏正確的了解,導致志愿填報失誤。當然考前考生的主要任務還是沖刺更好的成績,但父母可以在孩子興趣性格的觀察判斷、職業方向、政策熟悉、學校綜合實力、學校歷年錄取情況等信息收集準備上多花一些功夫,為考后提供決策支撐。錦宏志愿填報與職業規劃專家們總結多年的經驗建議在志愿填報中,堅持“考生為主,家長和考生共同決策志愿”的原則,這將有助于科學填報,減少填報風險。
關鍵詞:加分政策錄取規則院校變遷
在準備高考志愿填報的過程中,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重點關注以下一些政策的變化:
1、加分政策:加分政策會對考生成績產生直接影響,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一些重要的政策在家長的眼中看來只是幾行短短的文字,一晃眼就過去了,在連篇累牘的文字中毫不起眼。但是這種忽視卻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平臺、未來的命運產生質的影響,造成巨大的偏差。特別是對加分政策適用的對象、學校適用范圍等都要仔細研究。
2、錄取規則:每年全國各省的錄取規則、各個高校的錄取標準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個省份不同年份的錄取規則都存在變動。這些變動會給考生帶來風險,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的機遇。特別是提檔比例、退檔理由、專業是否有級差等具體規則都要詳細了解,但是由于家長和考生對錄取規則缺乏了解,會錯過很多機遇。
3、高考重大事件時機掌握:每年考生除了高考之外還有很多的升學機會,如自主招生、軍校生、國防生、藝體生等的考試、體檢、報考以及錄取等都有非常具體的時間要求,與普通類的考生也有一些差別,家長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配合招生部門和學校作好相應準備。但是每年都有不少的家長對于政策的不了解常常會錯過這樣的一些機會。
4、院校招生政策變動:如院校升格、院校擴招、院校合并升級、院校批次變動、院校名字變動、大小年等一些變動會給考生的報考帶來一定的風險,但同時也隱藏著機遇。
秘笈2:志愿填報應重視職業規劃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大學期間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十分重要。那么,究竟志愿填報與孩子未來的職業和就業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關鍵詞:專業滿意度市場前景親子溝通
目前不少優秀的考生進入大學后無目標、無方向、無動力,荒廢學業,虛度青春時光,待畢業時缺乏競爭力,就業十分困難,給未來的人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準備志愿填報的時候,考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潛質和優勢,根據就業市場信息、行業發展和國家發展需要,結合大學專業建設水平和自身高考分數來選擇學校和專業方向,這對考生進入大學學習動力提升和未來職業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生和家長需要積極應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據錦宏隨機抽樣調查,近80%的考生興趣飄忽,無明確的專業方向和職業方向,這和在校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度十分接近。不少考生憑感覺、看專業名字、抄同學志愿等方式盲目填報,進大學后才發現不喜歡、不合適而后悔;考生可以借助專業的職業興趣測評工具,結合平時的觀察和思考科學選擇方向和未來。
2、盲目跟風熱門專業,導致報考扎堆。就業的本質是由行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決定的,即使行業需求大,但如果人才過剩也會帶來就業困難。特別是在高等教育從精英式走向大眾化的背景下,社會在選擇人才的過程中最應該看重的是能力。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除了考慮自己的興趣、職業傾向之外還應該考慮社會、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勵志名言 www.lz13.cn)關鍵還要看所選擇專業是否適合考生以及未來5到10年以后該行業的人才需求趨勢,要重點關注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不少考生和家長存在一勞永逸,盲目根據現有就業率和收入來選擇專業的誤區。此外考生在進入大學之后也不能放松,需要更加努力進行專業知識的深造。
3、父母期望與考生理想的沖突。不少在所在行業發展好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從事與自己相關行業的專業學習,但也有不少考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錦宏專家團隊在多年的咨詢中會遇到不少因家庭矛盾無法決策志愿填報的案例。錦宏專家團隊提醒家長要堅持考生為主,積極有效溝通,堅持有利于考生持續成長的原則。
此外,在志愿填報中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是關于學校和專業在行業中的認可度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直接影響著考生將來的就業情況。例如,華北電力大學在電力行業的認可度高于國內很多一流高校的。北京郵電大學在通信行業的認可度也高于國內很多一流高校。因此在志愿填報中,應該考慮將來要就業的行業,現在就需要提前占位。這種情況下,選擇行業認可度高的學校比選擇名牌學校更重要。
秘笈3:學校與專業應平衡兼顧
填報志愿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選擇學校和專業。那么,究竟是先確定學校,還是先確定專業?的確,作為考生和家長,當然希望能夠選擇到一個優秀學校的優秀專業,不過其競爭顯然非常激烈。那么,作為大多數考生,學校和專業之間應該優先考慮哪一個?
關鍵詞:全國排名專業理想學習動力
在志愿填報中考生和家長一般都傾向于選擇位于發達地區的名牌大學,學熱門專業。家長們有這樣的想法是完全合理的,因為發達地區、好學校給孩子提供的發展平臺和教育資源對考生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發達地區孩子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實踐資源、更廣的人脈資源,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是重要的幫助。
但只有少部分分數有絕對優勢的考生可以既選擇理想的大學又選擇最心儀的專業,對大多數考生來說都面臨著理想學校和理想專業不能同時兼得的困境。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是家長和考生們十分糾結的問題。
事實上志愿填報就是為自己選定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志愿填報中對專業、行業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考生不能在最對口的專業就讀,可以先在相關專業進行學習。以后還可以通過選修第二學位、讀研、進入相關行業來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總結多年的高考志愿填報經驗,我們認為專業選擇重點要從影響考生的學習動力和職業方向角度來考慮,學校選擇重點從學習環境、文化氛圍以及學科建設全國排名來考慮。一般來講如果考生興趣愛好廣泛,專業和職業選擇范圍較大則傾向于優先選擇學校;如果興趣愛好少,專業、職業適應范圍小,則應該優先考慮專業選擇。總的來看要根據考生個人興趣性格、職業方向、家庭經濟條件以及高考分數所在批次等具體情況來理性看二者的優先關系,不能簡單判斷專業和學校誰最重要。填報志愿一定要腳踏實地,量體裁衣,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填報。
此外,我們建議考生不要有“戀蓉”情節,選擇院校的時候應該放眼全國。填志愿就和買股票一樣,填的人多這個學校的分數就高,填的人少分數就會下降。但是很多考生在填報過程中將目標就鎖定在成都的幾所或一所高校,導致水漲船高。本來可以到外省上一個水平相當或更好的學校的考生因為“戀蓉”落榜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錦宏專家建議考生可以把眼光放寬一些。
填報高考志愿避開五個誤區2022_考的好不如報的好相關文章:
★ 高考志愿填報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