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綜合征”應對指南來了
2022假期綜合征應對指南指什么呢,你又了解多少呢,一起來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假期綜合征”應對指南來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假期綜合征”應對指南來了
北京心理健康服務促進會副會長彭旭介紹,假期綜合征是一種以焦慮為主的適應障礙,生理上通常會表現為坐立不安、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精力不足、工作熱情不高等癥狀。心理上會出現害怕自己完不成任務、害怕自己被批評等焦慮情緒。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社交恐懼,甚至急性焦慮發作。
彭旭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般假期結束后會接診較多此類患者,不同年齡段都會有類似情況。“兒童、青少年來問診的較多,也會有職場人士產生逃班的心理前來問診,老年人一般會因為假期比較累,突然閑下來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感。”在記者采訪的職場人士中,也有不少受訪者表示,自己通過調休的方式來延緩節后上班的時間,緩解上班帶來的焦慮情緒。
假期綜合征,主要還是要調整認知,積極主動地去應對節后的學習和工作,可以把目標定的小一點,不要一下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谷力群建議,可以把自己節后千頭萬緒的節后工作記錄下來,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再一個個去完成,這樣會緩解大量工作帶給自己的壓力。節后投入工作后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可以每完成一個任務給自己一些獎勵。
谷力群認為,節假日確實應該放松,但還應該預留出2-3天的緩沖時間,用來提前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每天比前一天早起20-30分鐘,逐漸往上班的作息去調整,也會減少上班驟然早起帶來的不適應感。”
假期綜合征的含義是指什么
節后綜合癥是人們在大假之后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國慶黃金周)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后的兩三天里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節后綜合癥也叫富貴癥。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睡眠規律、飲食規律一旦被打亂,便秘、長痘、油脂分泌過多很正常,而腹瀉在過節中更是常見。
假期綜合征七大表現
①睡眠紊亂,精神萎靡;
②代謝紊亂,消化不良;
③神經性厭食;
④退潮憂郁癥;
⑤眼睛不適,沉溺網絡綜合征;
⑥疲憊燥熱,旅游后遺癥;
⑦恐懼上班。試著吃些粗糧,清理腸胃;補充睡眠,做些舒緩運動;放松閱讀,提前寫寫待辦事項找回好狀態。
假期綜合征如何讓調整
第一招:規律生活早睡眠
合理安排起居,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老年人,肌體調節功能減退,節日期間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
第二招:飲食清淡多喝茶
過年吃得豐富,長假后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也不要吃得過于油膩,以免對腸胃造成更大的負擔。定時飲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稀飯、面條湯、疙瘩湯、咸菜等“清火”食品,還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得到休息。
第三招:調整狀態早收心
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參加聚會等容易讓人興奮的活動。可以給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后要盡早收心,加強自我調節。
第四招:茶水水果心情舒暢降內火
不少家庭旅游歸來最普遍的現象是口干舌苦、食欲不振,還有的人眼睛發紅、牙痛、口腔潰瘍、嘴角起皰疹等, 可以準備茶水和水果。調整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不急不躁,也可以讓“內火”慢慢降下來。
第五招:睡前泡腳促循環
睡前用熱水洗腳,按摩腳心足趾對疏通經絡、調整臟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有重要醫療效能,尤其是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癥均有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第六招:休閑放松調身心
每天工作一段時間后,可通過閉目養神、聆聽舒緩一些的輕音樂、讀書閱報等方式調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