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個人養老金新政十問十答
11月4日,個人養老金相關的配套文件已全部發布,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個人養老金新政十問十答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鑒!
個人養老金新政十問十答
問:此次重磅文件出臺有何意義?
孫博:此前政策發布了頂層規劃,這次一系列文件相當于執行方案,從“是什么”到“怎么做”,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真正落地。
問: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您認為會對資本市場和個人養老產生何種影響?
孫博:短期內,因為制度剛建立,社會認知度有限,覆蓋人數規模不會太大,估計每年增長千億體量,但參考國外養老金市場,增速將呈現前慢后快的態勢。從長期來看,因為個人養老金存續時間較長,有助于機構投資者進行長線投資、價值投資,有助于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問: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兩個賬戶分別的作用是什么?
孫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是個人在銀行開立的一個賬戶,可以通過銀行柜臺或者網上銀行開設,而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理解為一個后臺的詳細記錄臺賬,記錄繳費信息、資產信息、交易信息等等。我們在開立銀行資金賬戶的時候,在人社部的信息平臺上就會自動生成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不需要我們專門的操作。
問:賬戶里的錢可以買什么?
孫博:每年上限12000元,這筆資金可以用來投資符合政策要求的金融產品,比如個人養老儲蓄、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
問:以上幾類金融產品的區別是什么?分別適合什么樣的投資者?
孫博: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注重保障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重在保值的養老專項儲蓄;以穩健的增值為主的投資類的產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個人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不同資金的使用期限,選擇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產品。
問:可以一個賬戶買多種產品嗎?中間可以換產品嗎?
孫博:當然可以,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如果在同一機構進行不同產品的轉換,可直接更換,節省時間也減少申贖費用。
問:對個人養老金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意味著什么?
孫博: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是一個很大的政策紅利,3%已經是目前個人所得稅里面最低的一檔,只要參加了都能獲得稅收優惠。
問:對普通投資者有什么實質性的影響?
孫博:納入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要采取比普通投資更加優惠的費率,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專門的賬戶能起到專款專用的目的,更好地實現匹配養老需求的長期投資,獲得較好的長期回報。
問:您如何理解養老?除了攢錢,“科學養老”還包含哪些維度?
孫博:幸福的晚年生活要做全方位的準備,攢養老錢是基礎,還有其他三方面:
一是身體準備,高質量的老年生活離不開健康的身體作為基礎;
二是能力儲備,主要指的是學習的能力,跟上社會發展的速度;
三是心理準備,要接受中老年轉換過程中人生角色發生的變化,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迎接老年生活。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五大亮點
亮點一:從“預防性儲蓄”到“資產跨周期優化配置”
對于個人養老模式而言,如果說養老預防性儲蓄被稱為“支付給未來的自己”,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就是“投資給未來的自己”。
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僅僅是建立一個具備儲蓄功能的賬戶,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度安排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居民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投資于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金融產品,力求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實現養老金長期保值增值,從而緩解退休后經濟壓力,提高未來老年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最終實現個人、家庭金融資產的跨周期優化配置。
亮點二:個人獨立專屬賬戶
參與人將在指定銀行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繳費、支付等,并市場化封閉運作。繳費完全由參與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確保儲備養老金“不可替代”、“專款專用”,避免其他當期消費侵蝕計劃中的養老儲備,透支了養老的未來。
亮點三:稅收優惠
2022年11月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亮點四:豐富多樣的投資選擇
個人養老金制度列出了一張比較完備的資金投資范圍“清單”,賬戶資金可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11月4日,《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進一步放開了可投基金產品的類型:可投資于最近4個季度末規模不低于5000萬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規模不低于2億元的養老目標基金;或者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運作合規穩健且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由中國證監會確定,每季度通過中國證監會網站、基金業協會網站、基金行業平臺等向社會發布,投資者可隨時查看。
亮點五:市場化運作鼓勵充分競爭
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市場化運營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最鮮明特征,銀行、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都將參與到其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在需求端,個人養老金賬戶內資金可購買的金融產品,由參加人自愿參加、自主選擇;在供給端,有多類金融機構參與、多種金融產品供給,可見推動開放有序競爭的政策取向清晰、明確。這樣的制度設計可促進市場充分競爭,激勵相關機構提升運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提供更加優質的個人養老金金融服務。
個人養老金各項政策框架落地后,養老理財、養老儲蓄產品將漸次鋪開,中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正在翻開嶄新的一頁!
個人養老金是什么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公募基金、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儲蓄存款等金融產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個人養老金的參加人應當是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
為什么需要個人養老金
由于每個人收入與生活水平不同,未來養老所需資金存在較大差異。對于未來養老資金需求的計算,目前在國際上廣泛運用的有“70%養老金替代率法”:
個人每年的養老金要達到退休前年收入的70%,才能較好的滿足養老需求。
從我國情況來看,“五險一金”中的養老保險其實已幫助大家完成了養老金替代率的一部分。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鎮職工的養老金平均替代率為40.2%,因此對于多數人來說,想要達到70%的水平,還需依靠個人養老金投資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等。
從海外英國養老保險制度來看,英國國家養老金也僅僅滿足退休后最低生活需要,還需憑借私人養老金、職業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等作為支撐。
因此,想要頤享退休生活,個人還需早做規劃,通過基金理財等多樣化手段進行個人養老金投資。
個人養老金繳納額度上限是多少?
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繳納額度上限并非一成不變,人社部、財政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也會適時調整繳費額度上限。
個人養老金如何領???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以下任一條件的,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1)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2)完全喪失勞動能力;(3)出國(境)定居;(4)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