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醫生”周南離世,人間又少了一位白衣天使
“中國好醫生”周南離世,人間又少了一位白衣天使
周南被譽為“中國好醫生”,以下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好醫生”周南
2019年8月5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發布訃告,曾經感動全國的寧波籍“中國好醫生”周南于8月2日突然離世。
浙江24小時記者獲悉該消息后,第一時間聯系到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該院人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了周南醫生不幸去世的消息,至于具體情況,她表示目前還不是非常清楚,需要等信息進一步確認后再對外公布。
周南曾說:火柴光雖小,但能照亮四周。
這位37歲的年輕醫生,人設令人佩服:高考數學滿分、自學掌握多門語言、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也正是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擁有這樣的學歷能力,她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前途光明。
然而作為一名醫生,周南并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留在大都市。這個生于1982年的寧波姑娘,毅然邁開人生大步,踏上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待就是十年。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期間,她還建立了西藏第一個風濕血液科,并率先在西藏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她熱心基層衛生事業,曾自愿要求到中尼邊境的樟木居委會駐村。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她還抽出時間幫扶樟木口岸醫院,得到當地干部群眾高度評價。
正是因為這般的理想、毅力、決心與行動,2018年4月,周南還獲得了“中國好醫生”稱號。
37歲,正是一名核心骨干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最為穩健和成熟的階段。
可惜命運有時便是那般無情——8月5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發布訃告,曾經感動全國的寧波籍醫生周南于8月2日突然離世。
消息傳來,無數人為之惋惜哀痛。
但周南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真正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她,成為了她理想中,那一束永恒的火柴光。
2018年4月19日,新華社曾刊發通訊,報道她的光輝事跡: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記80后女醫生周南
高考數學滿分、自學掌握多門語言、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本可在北京大展宏圖的80后姑娘周南,選擇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一待就是9年。
9年來,她用自己的真誠奉獻改變雪域高原的醫療面貌,被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
緣結西藏:為了生命
多年前,在一次旅行西藏時,周南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老人。當地缺醫少藥的情形深深刺痛了她。
“北京有那么多醫生,多一個少一個區別不大。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從此,她與西藏結緣。
剛進藏的日子里高原反應嚴重,周南硬是挺了過來。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誤了怎么辦?”
她從死神手里搶回了許多狼瘡腦病、血管炎危重癥患者的生命,年接診住院患者千余人、門診患者數千人,實現了“零差錯”“零投訴”。
她的身影,還常常出現在那曲、當雄、山南等許多偏遠地區牧民的帳篷里,并且參加駐村工作隊幫扶樟木口岸醫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歲男孩經周南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孩子父親不會說漢語,提來一大袋草原黃金菇,一直追到了周南家門口,非要送給她。
日喀則一個24歲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周南從鬼門關拽了回來。得知周南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最美醫生”時,小伙子發了條朋友圈:“所有的感謝無以言表,今天她獲獎了,實至名歸!”
“救了一個患者的命特別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周南表示,患者是她留在西藏最大的動力。
不過,她也有倍感無力的時候。
由于相關科室空白、醫療條件有限,2013年,周南和同事們確診了藏族女孩卓瑪的白血病卻無力醫治,沒能挽救她年輕的生命。
周南強烈地意識到,必須建設更專業的學科。
新建一個科室比想象中要難得多。她辛勤奔波于西藏、北京之間,向自己的老師、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奉春教授尋求幫助。張奉春很快就以捐贈的形式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配齊了價值100萬元的儀器設備,并提供相應的醫療資源和技術支持。
2014年,一個設施完備、診療技術齊全的風濕免疫血液專科在西藏建成,填補了西藏對風濕免疫病治療的空白。
微弱“火柴”:照亮他人
“以前我是個特別低調的人。但在創建風濕免疫血液專科時我感到,為了更多的患者,我要站出來。”
周南一次次“站了出來”。為提升西藏風濕免疫專業整體學術水平,她牽頭成立了西藏風濕免疫專業學會,每年組織風濕病論壇;為讓更多患者獲益,她在西藏率先開展了自身抗體檢測、生物制劑治療、骨髓活檢術等多項新業務。
2016年,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場評估專家組來到西藏檢查,周南的科室代表醫院演示教學查房。評估專家檢查后說:“在全國查了這么多醫院,最規范的教學查房是在西藏看到的。”
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小講課……作為醫院住培基地的帶教老師,周南利用各種形式,將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
“可能剛開始你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過自己的燃燒照亮更多的人。”周南說。
2018年7月20日清晨,北京協和醫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東單三條九號院舉行。作為優秀校友代表,2009屆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血液內科副主任,2017年度“最美中國醫生”獲得者周南大夫分享了她在西藏工作的經歷和感悟,回憶了學生時代的成長和收獲,她用自身事跡告訴學子們要時刻以協和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自律、謙恭、勇敢的良好習慣和品行,傾聽內心聲音,勇敢追尋夢想,成就最好的自己。
以下是其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師弟師妹們,大家上午好。我叫周南,是醫大八年制2001級的校友,我是2009年畢業,九年后的今天應邀重返母校,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畢業后一直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一個醫大的畢業生會選擇去遙遠的而神秘的青藏高原?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力量。
我喜歡旅行。2007年暑假,我第一次去西藏旅行,親眼目睹了當地醫療條件十分落后,當時很多村子甚至連一個衛生所都沒有,那兒老百姓得病只有自己扛著,聽天由命。
跟當地人聊天,他們說:“我們西藏特別缺醫生,既然你要當一個醫生,那為什么不來西藏當醫生?”
我想,北京有那么多醫院,有那么多醫生,可能有我和沒我差別不大,但是在西藏,在那么缺醫生的一個地方, 我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很多生命因我的存在可能得到挽救,而我又是一個對很多生命敞開可能性的人。
如果我去西藏,固然會有很多未知的挑戰,但也可能會有精彩的發現,而當時如果我不去的話,年老時回顧自己的青春有可能會感到后悔。我不想后悔,不想留遺憾,于是我09年畢業以后就去了西藏。
到西藏后發現當地醫療條件確實落后,09年的時候,全西藏連一個風濕免疫專科都沒有,那么多的患者,得不到規范的診療,我希望西藏能成立一個獨立的風濕免疫科,就可以更好的幫助那些患者。
2014年,在協和醫院張奉春、李永哲教授的幫助下,我們成立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風濕免疫專科。從那以后,大量的患者不出西藏就能得到規范的診療,我覺得我們的努力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特別為當初我的選擇驕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當醫生,我們所從事的這個職業,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醫生可以在患者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們最直接的幫助,所以我希望師弟師妹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一定要有底氣,有自信,以我們的職業為榮!
我覺得我九年的工作,過程還算很順利,是得益于三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是自律。
我雖然在西藏工作,但是一直以協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我們科室的年輕人。所以即使在西藏那么偏遠的地方,也能夠保持業務上的成長。
自律更是指珍惜時間。我們每個人最珍貴的資源就是時間,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應該把時間花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思考、學習、運動、去愛與被愛,這些事情能讓你的生命更加真實,更加豐滿,而且更可持續的發展。
第二個習慣是謙卑。
畢業以后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從哪里畢業,實際工作中大家在乎的就是你有沒有能把工作做得好。
作為協和的畢業生,我們應該更加專注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保持一個謙卑的態度,以實際行動來傳承和發揚協和精神,以我們的實際行動來贏得別人的尊重,來為母校爭光添彩。
第三個習慣是勇敢。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是意料之中,但是更多的問題是我們之前從沒想過的,是意料之外的。遇到這些問題大家一定很容易動搖,甚至退縮,但這些問題是絕佳的成長機會,我們是通過解決實際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來鍛煉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認為做事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確自己的的目標,然后勇敢地朝著目標前進。
在前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干擾和雜音,可能會犯錯,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勇敢的堅持,就會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最后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現在我想說的就是,像勇敢、謙卑還有自律,這些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做成一些事。但只會做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考慮到做事的出發點。
在西藏工作九年,在西藏,人們最重視的一個品質就是善良,所謂的善良就是你做事的出發點,不只是考慮自己,更是考慮更多的人,你做事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善良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品質。
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生存壓力很大,有很多現實問題要考慮,但是想一下,人生其實很短暫,只有這么短短幾十年,所以不要輕易的向現實妥協。
做一個讓你自己驕傲,對這個世界有益的一個人,其實是更好的。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母校協和給了我一個特別寬松特別自由的成長環境,也讓我有幸在學生時代遇到了一些真正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前輩,比如我的導師李龍蕓教授。這些前輩們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看到了一個優秀的醫生應該是什么樣子,他們也是指引我前行的榜樣。
我感謝母校的培養,在這里也衷心地祝福母校能夠蓬勃發展,在未來能夠培養出更多有能力、有擔當而且有愛心的棟梁之材。
我也希望我們每一位師弟師妹都能夠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的追尋你們的夢想。我們每個人都做最好的那個自己,這個世界一定發布能變得更好,謝謝。
“中國好醫生”周南
近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發布訃告,原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職工周南同志,于2019年8月2日在四川蒼溪縣去世,終年37歲,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哀悼。
2001年,周南高考數學滿分,選擇到北京協和醫院學醫;
2009年,臨床八年制畢業,她放棄了留在協和醫院呼吸科工作的機會,不顧父母和導師的反對,毅然去了醫療還不發達的西藏。
從2009年到2019年,周南醫生扎根西藏九年,在這九年間,她用自己的熱情和醫術,感化著這里的人民。
初到西藏,面對嚴重的高原反應,她只能用自己的毅力去克服。
由于西藏地理位置比較閉塞,藏民們對一些日常醫學不是很了解,所以,周南等醫生也常常被民眾們誤解。雖然心里難過,但她還是努力與大家溝通,堅持把一些基礎的醫學常識普及給人們,希望更多的人遠離疾病,也希望那些已經患病的人聽醫生的勸告,及時治療。
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努力和堅持,讓越來越多的藏民理解了醫生的苦心,對疾病也重視了起來。
周南在這里帶頭建立了西藏第一個風濕免疫血液科,擔任科副主任,并培養了一批專業的醫學人才。
2017年,周南獲得央視年度「最美醫生」稱號,又在2018年被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
有記者采訪周南為什么當初選擇離開北京,而去了西藏,她這樣回答:如果留在北京,我會成為一名呼吸科大夫,我會做科研、評教授、退休、在院子里散步。可是,這樣的未來能一眼看穿……而西藏有無窮的未知和無限種可能,我熱愛未知。
熱愛未知的周南本來還想著離開西藏,繼續自己下一站未知的旅程,只可惜一切還未來得及,也祝愿中國好醫生周南在天堂下一站的旅程更加精彩。
“中國好醫生”周南
8月5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發布訃告,曾經感動全國的寧波籍“中國好醫生”“最美醫生”周南于8月2日突然離世,年僅37歲。
周南出生于1982年12月,寧波人。她高考數學滿分、自學掌握多門語言、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10年前,周南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踏上這片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一待就是10年。
10年間,周南建立起西藏第一個風濕免疫血液科,填補了西藏自治區風濕免疫病的治療空白,承擔起西藏大學醫學院風濕內科的教學任務,培養了當地一批得力醫生。
在這片高原上,她用一身白衣托起藏民的希望,用自己的真誠奉獻改變雪域高原的醫療面貌,被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也曾獲央視“全國最美醫生”稱號。
下面,記者全文轉載新華社于2018年4月19日對她的報道——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記80后女醫生周南
高考數學滿分、自學掌握多門語言、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本可在北京大展宏圖的80后姑娘周南,選擇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一待就是9年。
9年來,她用自己的真誠奉獻改變雪域高原的醫療面貌,被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
緣結西藏:為了生命
多年前,在一次旅行西藏時,周南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老人。當地缺醫少藥的情形深深刺痛了她。
“北京有那么多醫生,多一個少一個區別不大。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從此,她與西藏結緣。
剛進藏的日子里高原反應嚴重,周南硬是挺了過來。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誤了怎么辦?”
她從死神手里搶回了許多狼瘡腦病、血管炎危重癥患者的生命,年接診住院患者千余人、門診患者數千人,實現了“零差錯”“零投訴”。
她的身影,還常常出現在那曲、當雄、山南等許多偏遠地區牧民的帳篷里,并且參加駐村工作隊幫扶樟木口岸醫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歲男孩經周南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孩子父親不會說漢語,提來一大袋草原黃金菇,一直追到了周南家門口,非要送給她。
日喀則一個24歲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周南從鬼門關拽了回來。得知周南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最美醫生”時,小伙子發了條朋友圈:“所有的感謝無以言表,今天她獲獎了,實至名歸!”
辛勤奔波:填補空白
“救了一個患者的命特別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周南表示,患者是她留在西藏最大的動力。
不過,她也有倍感無力的時候。
由于相關科室空白、醫療條件有限,2013年,周南和同事們確診了藏族女孩卓瑪的白血病卻無力醫治,沒能挽救她年輕的生命。
周南強烈地意識到,必須建設更專業的學科。
新建一個科室比想象中要難得多。她辛勤奔波于西藏、北京之間,向自己的老師、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奉春教授尋求幫助。張奉春很快就以捐贈的形式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配齊了價值100萬元的儀器設備,并提供相應的醫療資源和技術支持。
2014年,一個設施完備、診療技術齊全的風濕免疫血液專科在西藏建成,填補了西藏對風濕免疫病治療的空白。
微弱“火柴”:照亮他人
“以前我是個特別低調的人。但在創建風濕免疫血液專科時我感到,為了更多的患者,我要站出來。”
周南一次次“站了出來”。為提升西藏風濕免疫專業整體學術水平,她牽頭成立了西藏風濕免疫專業學會,每年組織風濕病論壇;為讓更多患者獲益,她在西藏率先開展了自身抗體檢測、生物制劑治療、骨髓活檢術等多項新業務。
2016年,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場評估專家組來到西藏檢查,周南的科室代表醫院演示教學查房。評估專家檢查后說:“在全國查了這么多醫院,最規范的教學查房是在西藏看到的。”
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小講課……作為醫院住培基地的帶教老師,周南利用各種形式,將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
“可能剛開始你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過自己的燃燒照亮更多的人。”周南說。
2017年3月,在央視“2017尋找最美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頒獎晚會上,周南獲評“最美醫生”。
領獎時,周南表示,“北京有那么多醫生,多一個我少一個我差別不會太大。但是如果在西藏,很多生命可能會因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