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本知識試題及參考答案(7)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
(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采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志著全國范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干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斗爭的關鍵時刻,由于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于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后,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后方,發動人民群眾,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黨領導敵后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并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妥協逆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并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1945-1949)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并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踴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全面建設(1949-195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愈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我國爾后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黨史黨章基礎知識
1、黨的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黨章共11章53條。
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4、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5、黨章總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6、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7、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8、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9、黨章總綱指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11、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2、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3、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
14、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15、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16、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
17、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18、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19、我們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21、中國共產黨堅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不斷完善制度,積極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全面進步。
22、現階段我們黨的統一戰線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23、中國共產黨主張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
24、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
25、黨章總綱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整體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26、黨章總綱強調,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27、黨章總綱強調,要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
28、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29、“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是黨章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表述。
30、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
31、中國共產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32、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
33、黨章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
34、黨章規定,可以申請入黨的年齡為年滿18歲。
35、黨章規定,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有8項。
36、黨章規定,黨員享有8項權利。
37、中國共產黨員要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
38、黨員除了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外,還有權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干部。
39、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
40、當黨員對黨的決議和政策有不同意見時, 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
41、黨的各級委員會向 同級黨的代表大會 負責并報告工作。
42、凡屬重大問題,黨的各級委員會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 會議決定 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
43、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的產生,要體現 選舉人 的意志。
44、在選舉產生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委員時 可以直接采用候選人數多于應選人數的差額選舉辦法進行正式選舉;也可以先采用差額選舉辦法進行預選,產生候選人名單,然后進行正式選舉 。
45、在選舉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委員時,應當采用 無記名投票 的方式進行選舉。
46、黨組織討論決定問題,必須執行 少數服從多數 的原則。
47、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 5年 舉行一次,由中央委員會召集。
48、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是:(一)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二)聽取和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三)討論并決定黨的重大問題;(四) 修改黨的章程 ;(五)選舉中央委員會;(六)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49、在黨的紀律面前 所有黨員一律平等 。
50、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大會,每 5 年舉行一次。
51、各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 3人 以上,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
52、黨的 基層組織 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53、黨章規定,黨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 2年或3年 。
54、黨的基層組織有 8項 基本任務。
55、黨的基層組織要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 創先爭優 ,團結、組織黨內外的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本單位所擔負的任務。
56、街道、鄉、鎮黨的基層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 支持和保證 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57、國有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 政治核心 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
58、實行行政領導人負責制的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 政治核心 作用。
59、實行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人負責制的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組織,對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 作出決定 ,同時保證行政領導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職權。
60、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要維護 各方 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下一頁更多有關“黨史黨建知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