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方法
江蘇省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何時公布,全國也沒有統一要求。截止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的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還沒有公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江蘇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蘇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方法
江蘇省養老金計發基數是指我國在計算退休人員養老金時使用的標準。根據法規,養老金計發基數根據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確定。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確定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
首先,要確定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指標通常由當地統計局或人力社保局公布。公布的月平均工資一般是在每年的一定時間,如7月或1月。
2、計算養老金計發基數
根據法規,養老金計發基數為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具體的比例根據參保人員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比例等因素確定。目前,大部分城市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比例為60%~100%不等。
如果用公式表示,養老金計發基數的計算方法為:養老金計發基數=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比例系數。其中,比例系數根據繳費年限和繳費比例等因素確定。
二、案例演示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來演示養老金計發基數的計算方法:
張先生是一名企業職工,他在當地繳費年限為20年,繳費比例為當地平均工資的80%。假設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那么張先生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需要計算出張先生的繳費比例:80% × 5000 = 4000元。
其次,根據法規,我們可以將繳費比例視為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比例系數:4000元 = 本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 × 比例系數。
最后,我們可以得出張先生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4000元 / 60% = 6667元。
通過以上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張先生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6667元。在計算養老金時,我們需要結合這個基數以及其他因素(如個人賬戶余額、繳費年限等)來確定最終的養老金金額。
江蘇省計發基數是多少
江蘇2022年養老金計發基數:8309元(2023年江蘇省最新計發基數現在還未公布,但是近期將公布,我們將會及時更新最新動態,歡迎關注我們!)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已公布養老金計發基數的省份,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是多少?
西藏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10791元(同全口徑社平工資)
上海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12183元(同全口徑社平工資)
黑龍江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6430元
新疆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7625元(同全口徑社平工資)
貴州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6858元(同全口徑社平工資)
山東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7468元
寧夏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7953元
海南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8050元
2023年江蘇省養老金計發基數公布后
補發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主要是根據新基數、舊基數、平均繳費指數,和繳費年限等因素來確定的。具體公式如下:
補發養老金=(新基數-舊基數)×(1+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補發月數。
在這個公式中,新基數和舊基數,是指最新的,和過去的養老金計發基數。
平均繳費指數,是指個人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繳費年限,則是個人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的總和。
補發月數,是指距離退休時間最近的,連續未發放養老金的月數。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對于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補發標準可能有所不同,具體計算方法,還需根據當地法規來確認。
同時,在計算個人應補發的具體金額時,還需要考慮到,個人的具體情況,如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退休時間等因素。
不過,我可以為大家舉一個例子說明計算過程,大家可以參考,等到未來補發的時候自己算一下有沒有少發。
還是假設某地退休人員老張2023年3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辦理了退休手續,社保局為其核算出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000元,使用2022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核算出的基礎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分別為2300元和800元。老張從2023年4月起每月領取4100元養老金。
2023年11月當地公布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我們假設從去年的7000元上漲至7500元,提高了7.14%,這意味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在重新核算后也會提高7.14%。
2300元上漲7.14%為2464.22元,800元上漲7.14%就是857.12元,加上不需要重新核算的10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共計4321.34元,相比于首次核算的4100元多了221.34元,增長5.4%。
老張是從4月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到11月重新核算時一共領取了8個月的養老金(4月-11月),每個月補發221.34元,8個月累計補發1770.72元,同11月的養老金一起打到社保卡上。
另外一位退休人員 老王1963年12月出生,2023年12月退休,那時當地已經公布了2023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所以直接用新基數核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就可以了,不存在重新核算并補發的前提,因為沒有“少領”。
以上就是一個重算補發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能看明白。
截至目前只有上海、江蘇省菏澤市等少部分地區公布了2023年的“養老金基數”,絕大部分地區的人社廳沒有消息。不過,就像本文開頭說過的那樣,根據經驗來看11月是各地更新“養老金計發基數”的高頻期,大部分地區會在本月公布。各位今年剛辦理退休手續的人員務必關注人社廳的網站或者官微。當然,也可以關注小編,我會及時同步人社廳消息的。
2023養老金政策新規定
養老金新政策有哪些新規定?漸進式延遲 退休年齡政策將全面征求社會意見,退休年齡延后對于職工居民領取養老金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養老金新政策具體新規如下:
從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2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
從2020年開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和居民推遲6個月領取養老金,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男性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領取規定
一般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①基本工資
10年工齡2000元,15年工齡2300元,20年工齡2500元,25年工齡2800元,30年工齡3000元,40年工齡3500。(隨國民經濟增長)
②工齡工資(含工齡)
每年30元,隨著工齡增長。工齡工資的實行這不僅是對老工人的照顧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終身從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隊伍的建設和工人隊伍的穩定。
③工作工資
補貼按照實際按勞取酬原則;主要是鼓勵工人多干活,特別是年輕工人精力充沛,他們多勞動多生產,并得到應有的報酬,不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④績效工資
月份和年獎金(取代職稱工資)。這部分獎金,只能占工資的10%左右。大家推薦競比實績,每年年獎金,不終身制。每個工人積極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勵工作出成效,優質優得,不僅要激勵多工作,更要激勵勞動人民。
⑤退休金
按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無論工人等級,退休金一律平等。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⑥特優津貼
全體工人公認的特別優秀工人,無名額限制,縣市以上部門高標準考核認定,象領國務院津貼領縣/市政府津貼,不終身制。主要是為了激勵那些有才華的工人。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繳納: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于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在職業年金方面,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擴容
據中國銀保信官網顯示,此次新批的五款產品分別為新華保險的卓越優選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太平鑫多多兩全保險(互聯網專屬)、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陽光壽養老年金保險以及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工銀安盛人壽”)的盛享頤年養老年金保險和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獲批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中,工銀安盛人壽推出的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是一款萬能型的年金保險,它的出現引發業內對萬能險的討論。
保險業內專家對中新經緯表示,事實上,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大多包含萬能險賬戶。萬能險是比較適合代表保險與其他個人養老金產品如銀行儲蓄、基金產品競爭市場份額的一類產品。相比銀行和基金產品,萬能險不僅有保底收益,還有保障功能,同時還兼具靈活性。萬能險在合規的前提下或許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此前,監管曾一度對萬能險產品嚴加管控。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期間,《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等多個文件先后提及對萬能險產品的管理規定。
對此,徐昱琛對中新經緯表示,此前監管嚴控的多為中短期萬能險,主要目的是防范風險,維護市場秩序。2016年前后,部分3年期、5年期的中短期萬能險結算利率一度達到7%或8%,同時還有企業存在“長險短做”的問題,這些情況加大了保險公司的利差損風險。而目前被列入個人養老金的萬能險產品都是長期險,其結算利率也相對合理,對保險公司來說其風險可控。同時,作為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萬能險,更加純粹,不必再與其他產品搭配組合,來吸引消費者。
產品手續費一般不會超3%
值得關注的是,與以往普通保險產品不同的是,目前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一位國內大型壽險公司業務經理告訴中新經緯,由于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在積累期以萬能險賬戶運作,所以每筆保費在進入賬戶前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大都設置了初始費用,這筆費用中除運營萬能險賬戶的手續費外,還包括用來支付給代理人的傭金、產品開發費用、產品宣傳費用、辦公費用、財務費用等。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首批獲批的7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中,國壽鑫享寶、太平盛世福享金生和泰康臻享百歲b款的初始費用是“不超過5%”;人保壽險福壽年年、泰康臻享百歲、國民共同富裕是“不超過3%”;太平人壽歲歲金生是“不超過2%”。
不過,目前各公司都有相關優惠政策。如國民養老保險暫不收取初始費用;國壽鑫享寶收取0.5%,但一次性投保達到1萬元即可獎勵免收手續費。
那么,優惠政策期過后,消費者此后要繳納的初始費用是否會有所增長?
徐昱琛表示,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會在保險產品條款設定的初始費用上限之下去收取相關費用。根據以往的萬能險產品銷售情況來看,其手續費上浮幅度最高為1%,多數產品的手續費用上限為3%。
結算利率雖高,吸引力有限
上述國內大型壽險公司業務經理表示,雖然目前個人養老保險產品有手續費,但其實際收取的費用并不高,完全可以被收益覆蓋。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1月初,首批獲批上線的8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2022年結算利率全部公布,最高可達5.7%。8款產品當中,穩健型投資組合結算利率最低為4%,最高為5.15%;進取型投資組合結算利率最低為5%,最高為5.7%。
具體看來,結算利率最高的三款產品分別為太平盛世福享金生、國民共同富裕、泰康臻享百歲,三款產品的進取型賬戶結算利率分別為5.7%、5.6%、5.5%。
盡管結算利率相對較高,從實際情況來看,與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人數相比,個人養老金的實際繳費情況并不樂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據此計算,實際繳費人數僅占開戶人數的三成左右。
上述國內大型壽險公司業務經理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結算利率并不代表保險公司的整體投資收益。除保險產品外,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還有基金,參與提供相關產品的機構眾多,如何判斷一款產品能否帶來長期收益,對消費者來說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觀望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