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四個全面"凝聚正能量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閉幕 推進"四個全面"凝聚正能量
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閉幕。會議期間,2200多名政協委員積極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責,提交提案超過5800件。分析認為,這次會議積極為我國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貢獻了智慧與力量,將載入人民政協的發展史冊。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北京勝利閉幕,會議投票通過政協工作報告決議。作為協商民主的典范,會議期間,2000多位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短短十天的會期,大會共收到發言510份、提案5857件,小組討論12場,可謂務實高效。
據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田杰介紹,大會的提案從國家戰略到民生熱點,都是政協委員聚焦的重點。“委員們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同時結合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地發展,也包括‘十三五’規劃,還有‘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的提案相對集中。”
記者在梳理提案時還發現,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司法改革等具體改革事項,再到呼吁推動教育、就業、養老、醫藥衛生、環境治理等社會民生熱點,政協委員的提案幾乎實現對國計民生熱點的全覆蓋。比如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關注了經濟轉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經濟轉型能不能盡快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基本格局,如果這個格局能形成,不僅能夠對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而且對擴大就業,對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轉型,都會帶來積極影響。”
再比如,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提出了“中國大腦”計劃。“‘中國大腦’這個項目是希望集國家之力去搞一個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的開發平臺,讓企業、科研機構甚至是創業者大家都公平地在這個平臺上做各種各樣相關的創新。”
而政協會議小組討論和發言中,委員們直面問題,直言不諱。“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政府的公共產品投入不足,服務不足,稅費的負擔重;
有一些干部在位置上怠政懶政不作為,好像一不吃喝就不會招商引資了;
公立醫院財政補貼不到位,不撥款就要讓醫院來賺,自然醫院要創收,每年要增收多少,只能是讓每個病人多收費多檢查多治療多用藥,惡性循環。”
這些匯集民意的提案和發言,充分彰顯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協首次成立了會風會紀督察組,首次在全會上討論協商計劃,首次試行界別大會發言等,這些首次也見證了協商民主的進步。
沒有紅地毯、就餐家常化……會風的進一步改進贏得了輿論點贊。會議期間,委員的出席率高了,會外活動幾近消失;直面敏感問題說真話的委員多了,沉默的委員少了;搶著發言的多了,溜會的少了。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說:“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坐在這,就是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暢所欲言,實事求是,而且不怕尖銳批評。”
最是一年春好處,同心邁向新征程。在會議勝利閉幕的掌聲過后,我們期待這些凝聚民意的提案能落地有聲,惠及普通百姓,更希望政協委員們繼續為人民利益積極代言,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征程,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