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
紅包
正月初一時的清早,天還是霧蒙蒙的,但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就開始貼窗花、貼春聯、還有穿新衣服。在準備迎接親戚們的到來時,媽媽告訴我春節是為了趕跑一只叫“年”的怪獸,我這才恍然大悟,以前我還不知道呢!困惑我許久的謎團解開了,我激動地跳了起來。
到了晚上,親戚們來到了我的家,一位親戚特別熱情,一進門就要給我紅包,我連忙擺手說不要,實則心里卻想得到。此時,我的眼前冒出了兩個小人,一個是只兇狠的小惡魔,另一個是位高貴的小天使。小惡魔帶著及其貪婪的語氣對我說:“快點收下吧!這是你想要的東西,況且親戚給你也是為了今年有個好彩頭,”小天使帶著不僅溫柔而且還慈祥的語氣說:“可以要,但只能要一點!”我猶豫不決,思索許久后,最終我選擇了小天使的話。摸到紅包的我此時此刻激動得像只兔子,我一邊抱著紅包,一邊說:“謝謝阿姨!阿姨萬歲!”正當我蹦來蹦去、跳來跳去想著買什么時,旁邊的親戚看著這一切,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也不知道她們在笑什么。
最后,親戚告訴我,給我發紅包是希望新的一年祝我紅紅火火,我連忙感謝。當大家走后,我把一些紅包分享給了爸爸媽媽,希望他們新的一年也紅紅火火,爸爸媽媽聽后感動得緊緊摟住了我。愿這個紅包給我們一家帶來好運,新年祝我們一家紅紅火火,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祝我學習進步!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2
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睍r光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我最喜愛的節日——春節。
春節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收紅包了。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床上爬起來,跑去向長輩拜年,大人也早就為我準備了祝福話和鼓鼓的大紅包。春節可真幸福啊!
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團圓在一起,吃香噴噴、熱乎乎的團圓飯,在這團圓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像天鵝一樣白的餃子了,只見餃子像一個個白色的金元寶一樣躺在湯中“泡溫泉”呢!拿一個放入口中嚼一嚼,香噴噴、軟軟的,頓時覺得餃子美味至極。大人還會在餃子里放上一枚清洗干凈的硬幣,誰吃到,誰的福氣就更大。于是,我多吃了不少餃子,當我正沉浸在那餃子美味的味道時,突然,咬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吐出來一看,竟然是那枚硬幣,我高興極了,心想:哈哈!這下我絕對更有福氣了!美味菜肴滿滿一桌,大家舉杯共飲,說著吉祥話,家中充滿了歡聲笑語。
春節當然少不了春節聯歡晚會。美輪美奐的舞蹈讓我陶醉其中,豐富有趣的相聲表演讓我捧腹大笑……
春節是一頓美味的團圓飯,是一句句吉祥話,是愛與深情,更是對未來美好世界的向往。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
放煙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蔽移诖丫玫某K于到了!
除夕晚上,我和親戚們一起去天興洲長江大橋旁放煙花。小姑媽帶來了許多煙花。一開始,我們每人拿著一個“加特林”一起點燃,巨大的反推力讓我直后退。一顆顆如同珍珠似的直沖江面上,散開一朵朵美麗的花?!罢嫫涟。 蔽胰滩蛔〗辛顺鰜?。接著,我們又點燃了幾個“火箭”,“火箭”一下子就飛到了高空中。這時,一個“火箭”發射失敗了,我嚇出了一身冷汗。不一會“火箭”在地面爆炸了,和在天上一樣漂亮,只不過大家都嚇出了一身冷汗。之后,大家又放了很多煙花:有到處亂竄的“地老鼠”;有沖上天空的“沖天炮”;還有像無人機一樣旋轉升空的“水母”……
最漂亮當然要數禮花了!點燃后,先是一段單發,每一顆禮花都在空中形成了美麗的圖案:有一朵朵美麗的“金花”,有一片片亮晶晶的“星星”……到了后面,就更漂亮了:一下子,幾顆同樣的禮花“砰砰砰”地射了出去,在空中形成了一束五顏六色的“鮮花”。我連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生怕錯過了精彩的瞬間。我想:這可是春節的煙花,我要許下新年的愿望。于是,我默默地許下了新年的愿望!
該回家了,我依然想著那些美麗的煙花,想著那個刺激的瞬間!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4
有的人喜歡春節,有人喜歡端午節,但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比春節還熱鬧,人們在賞花燈的地方你擁我擠,誰也不讓誰。
關于元宵節,我的家鄉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獵人無意中射死一只神鳥,天帝大怒,命天兵天將正月十五來人間放火,懲戒人類。有個老人想出了個法子,正月十五讓人們放煙火,張燈結彩,讓天帝以為已經放火了。后來,這個法子騙過了天帝,人們逃過一劫。此后,人們就在元宵節張燈結彩觀看煙花。
去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廣場看花燈,一來到廣場,就看到一個大花壇。上面有燈,用字寫出了一個元宵節快樂。
從花燈北面是一個展區,里面都是小豬花燈,有小豬在躺著,有小豬在站著,還有的小豬在吃它媽媽的奶。還有一些小豬演卡通人物,有藍精靈、豬豬俠和小豬佩奇一家。
廣場的北面是一大邊燈籠,還有的燈籠上有龍、豬、有福字,還有的上面有西游記、紅樓夢等名著。
其他花燈,也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你也想來看看嗎?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5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到床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6
中秋節是我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月餅,看月亮,還有講關于月亮的故事。
在中秋節的夜晚中,大姨帶著幾塊月餅到我家來了。在有月餅剛好天色蒙蒙是個圓月的時候最應該去賞月了!天空中那孤獨的月亮一下子就多了五個人觀看,我想著先在的月亮以不是一個沒有看的孤月了,在今天應該是天空中最亮的仔。在蒙蒙天空中無數顆星星看見中秋的到來,在安心的賞月著,難怪今晚的月亮閃耀的格外明亮。
先前的安靜也表示著熱鬧的到來,月餅的不斷消滅也說明了我們的時間也要結束。說明著吃中秋飯的到又,手里的月餅只有一口就要沒了,我們一邊吃著最后的月餅福同時走到了家中也準備好了下一個慶祝。突然才發現為我準備下個慶祝的老媽錯過賞月的時光但老媽剛上完飯菜就走向了外面看一下還在發射光翻月亮,又笑子下回來了。雖然錯賞賞月環節的老媽,但是剛進門的老媽看到大家都坐在圓桌上用這一桌子菜,這其樂融融的又暖心場面也是心滿意足。吃飯的過程中,就沒有像閃電的時候那么安安靜靜的啦!每人都分享了一個自己知道的關于月亮的故事,吃飯那短暫的三十分鐘,我們知道了不少知識。有明亮的月亮看著我吃飯,在吃飯的時候都安心多了。
其實你別看中秋節慶祝只慶祝在晚上那短暫的一兩個小時,但這一兩個小時就充滿樂趣,這一兩個小時將永遠記在我的腦海中。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7
特別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時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而今年的元宵對我來說格外不同,為什么呢?接下來我就給大放講一講吧!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喊了起來:“起床了!要做湯圓了!”起床后我們準備好材料一袋糯米粉,一杯開水,一些芝麻餡。
媽媽先來給我們做示范:先把一些開水和糯米粉倒進鐵盒里,再用木筷攪拌均勻,做成又軟又白的面團然后把面團分成小份一小份的,拿出一小份把它搓圓再壓扁,最后把陷放在上面,包好搓圓。這樣,一個可愛的小湯圓挺著圓圓的肚子就出世了!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不放過任何細節,終于到我做了,我按剛才媽媽的方法仔細地做,生怕哪個細節沒做好導致我的第一個湯圓失敗。過了一會兒,一個圓圓的湯圓寶寶像一個小雪球一樣在我的手掌上愉快地玩耍。我得意極了,滿意地看著我的作品,我馬上又做出了幾個“小雪球”我看著這些“小雪球”想:我既然是個“湯圓大師”,偷偷懶應該沒事吧!于是,我跳過了一步,做出來的湯圓還是又小又圓又白。可是,我剛要做下一個時,啊!剛剛的湯圓露餡了!“小雪球”變成了一個“巧克力球”,看來,“湯圓大師”也不能偷懶??!
做完后當然就要開吃啦!我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咦?您么沒什什么味?原來,我包的湯圓陷太少了,沒味道??磥碇ヂ闇珗A就要變成米酒小湯圓啦!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8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
在中秋節的夜晚,正好晴月當空,一輪玉盤似的圓月緩緩地升起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陽臺上吃月餅賞月亮。
我拿起了一個紅豆味兒的月餅,外形恰似天空中的“玉盤”,接著,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月餅,那月餅外殼摻雜著紅豆,慢慢地流入我的味蕾,那味道甜絲絲的,還帶著一點清香,然后我又把另半個月餅吃進口中,美味至極!后來我又連吃了幾個月餅,有紅豆味、咸蛋黃味、抹茶味、花生味……
吃完月餅后,已經八點有余,我們一起駕車來到公園里放孔明燈。到公園后,我們把制作孔明燈的材料放在草坪上,然后將塑料桿做成一個孔明燈外形,接著把蠟燭放在中央,緊接著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用釘子釘在塑料桿上,最后就可以點火了。兩分鐘之后,孔明燈徐徐地飛向空中,孔明燈越飛越高,越來越小,我仰著頭一邊看孔明燈一邊問:“孔明燈會不會飛到月亮上去呀?”大家聽后都笑了起來。
說起孔明燈的來歷,相傳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到平陽,諸葛亮算準風向,命人用白紙糊成無數個燈籠一個個小燈籠升起。營內的士兵高呼著:“諸葛亮先生坐著天燈突圍了。”司馬懿竟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于是后人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怎么樣,中秋節中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9
自古至今,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惡之際也會吞食村民,鬧得人心惶惶,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它似乎害怕紅色,人們喜出望外,于是到了大年初一——年獸出沒之時,家家戶戶點起紅燈,穿起紅衣,守歲,后來也漸漸有了放鞭炮的習俗,這便是春節的來源。
說到春節的習俗,其中讓我開心的便是春節時包的餃子,一個個小巧玲瓏。但要吃到餃子,自然得自己做了,我不是做餃子的行家,我媽媽可精通十八般菜肴,每當她(包出)一個個令人饞涎欲滴的餃子時,我都忍不住直流口水,哥哥搟面的技術恐怕算的上是“江湖第一人”,左手(拿)面,右手拿搟面杖,就這么搟了幾下,一個又圓又大的餃子皮便已做好了,我也嘗試過搟面,可惜(搟)出來的面餅沒形狀,又厚又重,可說是千姿百態啊。
接著便是下餃子了,想著煮完了餃子就可以品嘗那美味可口的餃子,我的眼睛恐怕也要變成餃子了。下餃子也是需要“武功”的,我功力尚淺,無法無法做到似爸爸那般爐火純青,也在不斷進步,爸爸常夸我很有天賦。
下完了餃子,到了我擅長的領域了,那便是品餃子,我可說是餃子美食家,對餃子的好壞一吃便知,媽媽包的餃子格外好吃,先把餃子加成兩半,餃子剛出鍋會燙,為了不燙傷口腔,我通常吹一吹再吃,只覺那餃子的又鮮有香,只吃的我魂飛天外,如癡如醉。品完餃子,便開始大快朵頤,吃的好不痛快,恐怕一頓也得吃了有20個朝上了,才肯罷休。
我家鄉的習俗實在太多了,但令我歡喜的便是吃餃子了,在吃過成千上萬外面別人包的餃子后,我還是覺得只有家的味道才是真正好吃的。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春節有不少習俗,不過,在除夕這一天,我最喜歡的,便是年夜飯和守歲了。
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
不過,我們的年夜飯有些不同,先是到爺爺奶奶那兒吃一頓大餐,隨后又去外婆外公那兒吃一頓湯圓,令我好不快樂。對于大餐,倒是沒什么可說的,我真正喜歡的,是湯圓。餡里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們用面包起來,做成水滴狀,再一個個下鍋,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來,倒上些醬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兩三碗呢。
吃完年夜飯,接下來便是守歲了。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活動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歲》中的“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襟”足見“守歲”活動由來已久。守歲的時長不定,古時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現在也有守到十二點多的,而我們,就是如此。
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的,吃完了飯,便開放起了煙花,有各種花樣的,比如,先放會噴火花的,在放的同時,又點上旋轉式的煙花。這時院子里,儼然成了一個火花的舞臺。這便是放煙花了。還有吃夜宵,燒些面條,荷包蛋什么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歡喜……
不知不覺,已到了12點。實在拗不過時間的倔強,小孩的眼皮開始打架了,應該睡覺了,于是便向前一年道一聲再見,隨后沉入新年的第一個夢。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日。在我們龍游,端午也時興吃粽子。
奶奶會在端午前一、二天便將粽子裹好。端午節這天,早上一起床,便會聞到一陣粽子的香味。我每次聞到這種清香,便會纏著奶奶給我剝粽子吃。
粽子里黏黏的糯米飯露出來,咬上一口,香味便會從口中擴散開來……很是享受。沒過一會兒,一個粽子便被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據說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他寫出了許多愛國詩作。他因為國家淪陷而抱石投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尸體,便劃著龍舟,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的身體。
時過境遷,也許,現在端午人們吃到粽子時,很少有人會想到屈原,很少有人會給自己的內心裹上沉重的色彩。而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吃粽子,已成了我們龍游人,乃至整個中國人約定俗成的單單只是為了紀念節日的風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近年在龍游還有劃龍舟的習俗。每年的端午前后,龍游的龍舟協會,便會在靈山江舉辦各種規模的龍舟賽。靈山江畔聚滿了人,人們頂著炎熱,帶著滿心的激動,觀看比賽。五六條龍舟從岸邊相繼劃出,水面上泛起了波紋。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的。岸上的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看著,好不熱鬧。大人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但往往龍舟比賽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船上的人拼命地劃著船,鼓手用力地敲打看鼓,這幾條船的實力勢均力敵,不分上下,最后其中一條龍舟憑借一點點優勢,摘得金牌……
龍游的端午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插艾草,插菖蒲,掛香包的習俗。不管哪一種習俗,都反應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精神世界也在發生變化。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而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春節的風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節了。在春節有著許多的風俗,比如:貼春聯,拜年,吃團圓飯……作為小孩而言,最感興趣的就是吃除夕團圓飯和放煙花啦!
夜幕來臨,廚房里大人們忙忙碌碌,在準備著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著都好吃,讓人看了想要快點嘗一口,我們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經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們細細地品嘗著菜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像這香氣在人們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樣。
團圓飯后當然少不了放煙花,只聽見“呲——”地響了一聲,一個個小小的火光從口子里鉆了出來,又迅速地飛入天空,只聽“啪——”的一聲,就像那綻放的花朵一樣開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絢麗,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著又是幾聲“啪——”,那幾朵花朵又纏繞在一起,好不可愛。這花朵什么顏色都有,有紅的,有黃的,有綠的,有藍的,還有紫的,顏色豐富多彩且不單調。甚至還有能變色的,看完了總要尖叫一聲,真是熱鬧非凡。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有包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據說端午節包粽子原來是喂給水下的魚兒吃的。古時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們擔心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發明了粽子,每過一段時間人們就會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在我們這,端午節前后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粽葉,不要枯黃的,也不要破損的。如若摘了這質量不好的粽葉,不僅味兒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們把粽葉包成一漏斗狀,倒進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松,然后用手捂緊。最后用繩子捆緊。如果不想吃如此單調的粽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紅豆之類的東西。奶奶總是把粽子放成一掛掛,放進鍋里蒸。蒸好后,大家總會把自家的粽子分享給親近的鄰居、朋友。他人也會將自己家的粽子拿出幾掛,以同樣的方式回贈。小孩子則目不轉睛地盯看盤子中的粽子,此時的粽葉已經蒸得發黃了。把粽葉撕掉,粽子的糯香就漸漸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覺白糖的甜與糯米的軟盡在口腔中徘徊了。
傳說,屈原跳江以后,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為國為民的人竟會跳江而死。于是,江上的老百姓乘著木舟在江上連夜尋找已經了無音訊的屈原。才有了如今的賽龍舟。
在我們這,還有賽龍舟等活動。曾經龍舟上是沒有龍頭和龍身上精致的花紋的。但經過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龍舟看起來宏偉壯觀、美侖美奐。江上一條條的龍舟上坐著幾十號小伙子,他們整齊有序地排列著隊伍。小伙子們一個個眼神堅定,像是要大戰一場一般,整個隊伍流露出氣勢磅礴之感,仿佛只要他們大吼一聲,天都能震碎。場外人聲鼎沸,觀眾們吶喊助學金威……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在隨州,這是一個離大城市武漢不算太遠的地方。老家的房子離市中心很遠,條件也不算很好,但不管怎樣,只要我春節回老家時,爺爺奶奶就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習俗。
“嗷……嗷……嗷!”隨著一陣難聽而又悲傷的叫聲,遠在家后小山上玩游戲的我和哥哥姐姐們一聽就知道是家里在殺豬。每年都這樣,我心里樂滋滋的,不知道為什么,像我這種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從小就很喜歡在老家看看大自然獨特的景色。
到家時,我看見爸爸和大伯、叔叔們都圍在豬圈子旁邊,只見爺爺手拿一個大彎鉤子,雖然豬害怕得在圈子里亂跑,但爺爺還是很精準地勾住了豬鼻子,豬又發出了一陣陣低吟,連隔壁好幾戶的鄰居都過來幫忙了。
豬被摁在了木架上,我們幾個小孩都湊得很近,想親眼看看,雖然有點殘忍,誰知被大伯給趕走了。
老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放煙花,我們家四個孩子年年都要買許多好看的小煙花,但最重要的,還要論爺爺買的一圈大紅色鞭炮,全部鋪開有四五十米長,可以從家里一直擺到村口,每年爺爺點鞭炮時,我們幾個是又怕又好奇,先躲在屋子里,但就算這樣,關好門,捂著耳朵還是覺得那聲音震耳欲聾。
忙完了年夜飯,就要去走人家,老家這邊親戚多,紅包拿到手軟,和家人一起團聚在一起看春晚,和兄弟姐妹們一起上山爬樹,下河撈魚……
我總覺得每年過年的那幾天過得非??欤斓轿铱偸莵聿患芭c小伙伴們多玩一下,快到我總是來不及再去田野里看一看,快到我總是來不及細細地品味過年的滋味,快到……
比起大城市的和農村,我更愿意選擇農村。雖然沒有平板、手機,但過的比那些沉迷電子產品的日子更充實,雖然沒有大城市繁華的外表,但有著大自然樸素的外衣。
回家的快樂,你懂了嗎?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新年到,真熱鬧,鞭炮響,壓歲錢,年夜飯,送祝福,真是快樂而又熱鬧的一天?!?/p>
人情味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年味,由于重親情、重家庭,為了團團圓圓過大年,四川人早早就開始了準備,甚至比童謠里唱的“臘八”還要早。在過去的成都會殺豬過年,包括現在也會殺豬過年,每年立冬后家家戶戶殺豬,裝香腸,腌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嘶叫,城市里也常見到又白又肥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成都人鄭光明的《成都舊事》中載,過去的殺豬匠鬼板眼多,他兩手緊按豬頭,一副不能脫身之狀,看熱鬧的人往往會把殺豬刀給他,這時他會低聲嘀咕:“豬大爺,不是我要殺你哈,是遞刀的叫老子殺嘛?!蹦曦i殺好后,人們在燒柴灶的灶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梁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活煮飯時伸出灶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制,直至色澤金黃,聞至甚香,它表面那一層咬下去口感妙不可言。
除夕夜,大家圍著桌子品嘗美味可口的團圓飯,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斷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大家都不想睡覺,要守歲,盼望著新的一年來到。
過了除夕夜,正月初一就悄悄的來臨了。大人們說:這一天不能掃地,應該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來,不讓財富被掃走。到了晚上,小輩們要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要給小輩們發年錢——就是“壓歲錢”,意味著新的一年富富裕裕。
四川民間社會習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為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舍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舊時在春節前后,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F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制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后,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大年三十,正是人們做這么多的準備所求的,正如大年三十不可少的年夜飯,這頓飯可以說是一年中最豐盛熱鬧的一頓飯了吧,這一頓飯一定有魚,因為年年有余,菜品越多代表好運更多,初二初三就吃剩菜表示有余有剩。我們家今年團圓飯是火鍋,酸菜魚,肉,素菜等美食火鍋的味道與香氣簡直就是色聚香全,使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了!